链接报名
文|中童传媒记者姗姗来早
当凌晨1点的宝妈因孩子奶粉告急打开外卖软件,当年轻父母在深夜11点搜索网红母婴用品时,一个新的母婴零售形态正在填补市场空白——以爱乐柚为代表的“闪电仓”模式,正凭借“正品、价优、闪送”的核心逻辑,重构母婴即时零售的竞争格局。
近日,爱乐柚CEO刘世锋在中童专访中,系统揭秘了这一模式的底层逻辑与未来方向。
“闪电仓”模式缘起的破局之路
任何创新模式的诞生,往往始于对行业痛点的直面。爱乐柚的闪电仓模式,最初源于一次“不划算”的尝试。
2024年初,刘世锋团队参与母婴连锁运营合作时发现,线下母婴店对即时零售的接受度高但产出较低。“我们服务30家店,一个月线上仅卖10万,2%的服务费连一个员工的工资都不够。”
更关键的是,线下老板的思维难以转变——他们更在意“如何把线上订单用户拉回线下”,而非深耕线上服务。
转折点出现在自建仓的尝试:一家自营前置仓的月销量,竟超过此前服务的30家店线上销量的总和。
“线下店可能本身不重视线上,或没做好线上运营,但消费者的即时需求是真实存在的。”刘世锋意识到,与其“改造别人”,不如自己搭建适配即时零售的新形态,闪电仓模式由此确立。
四大差异构建壁垒:
从“货盘”到“履约”的全链路革新
与传统母婴店的即时零售业务相比,闪电仓并非“线下店的线上延伸”,而是完全适配即时零售逻辑的新物种。刘世锋将核心差异概括为四点:
第一,货盘:65%重叠率下的“网红品捕捉能力”
传统母婴店线上货盘依赖线下场景,为保证利润主推白牌、定制款或大件商品;而闪电仓的货盘有30%左右是“线上特供款”——京东、抖音等平台的热销新品、网红品,因线下动销慢、成本高而罕见。“即时零售是‘搜索驱动’,消费者搜‘某网红纸尿裤’,你有货他才会来,所以线上热销品覆盖是生命线。”
第二,时长:16小时到24小时的“时间差红利”
传统母婴店(商场店晚9点半关,街边店晚10点关)难以覆盖晚间9点半后的订单高峰,而闪电仓最短16小时营业(7:30-23:30),部分门店24小时不打烊。“有宝妈半夜12点下单奶粉,这正是我们的核心客群场景。”
第三,意识:从“拉到店”到“留线上”的逻辑反转
传统母婴店做即时零售,常试图将用户转化为私域流量(如美团下单后自配送、留联系方式);而闪电仓的核心是“服务到家”——愿意支付3%-8%的平台佣金换流量,通过复购率、转化率提升获得平台更多推荐。
“消费者用外卖软件下单,本身就想要‘快速到家’,逆行为只会流失用户。”
第四,履约:从“库存不准”到“1分钟必回”的体验升级
履约能力直接决定平台评分,而传统母婴店常因“线上库存显示5个,实际没货”“线上咨询半小时不回”丢失订单。闪电仓则通过系统打通确保“显示有货必能履约”,并要求“1分钟内回复咨询”,目前回复率已达97%。“评分高了,流量自然倾斜,这是正向循环。”
正品与时效的平衡术
如何让“半小时达”赢得宝妈信任?
对母婴品类而言,“快”是基础,“信”是核心。没有线下实体门面的闪电仓,如何打消宝妈“正品顾虑”?
“第一家店时,消费者会问‘没听过你们’‘出问题怎么办’。”刘世锋坦言,信任建立需多维度发力:一是在店铺页面标注“全国连锁”,强化品牌认知;二是主动回访刚下单的用户,提前解答使用疑问;三是展示所有合作品牌的官方授权文件(带公章),用资质背书。
“未来还计划在医院周边投放LED广告,增加线下可见度。”
而“30分钟达”的时效承诺,背后是供应链的支撑。
闪电仓通过“省级合伙人+总部强运营”模式实现高效履约:省级合伙人负责找门面、招拣货员,总部把控定价、营销、平台运营,单店只需按标准拣货,实现“傻瓜式操作”。
从“毛利率焦虑”到“蓝海市场”
盈利与扩张的底层逻辑
母婴品类中,奶粉、纸尿裤等主力产品毛利透明,闪电仓如何在“低价竞争”中突围?
刘世锋的答案是“成本控制+品类互补”。
在成本端,无人仓的单店成本仅2000元左右(主要是房租),即便是有人仓,成本也能控制在7000元左右,远低于传统母婴店。“即使和线下店卖同样价格,我们的利润空间也更高。”
在品类端,通过“长尾品”提升毛利——40%的非重叠货盘中,既有防晒霜等季节性商品,也有雨伞等传统母婴店不卖的“应急品”。这些商品毛利更高,且能覆盖更多即时需求。
在库存管理方面,则通过“动态汰换”降低风险:每月淘汰尾部10%商品,60%-70%为高周转品(10天左右周转一次),长尾品优先选效期3年以上或不敏感的商品(如水杯)。“即使卖得慢,也不会因过期造成大损失。”
在扩张策略上,爱乐柚目前已在武汉、郑州、呼和浩特等地布局接近30家店,今年下半年将进入湖南、上海、福建、江西等地。
刘世锋特别提到地级市的潜力:“一线城市竞争激烈,而地级市即时零售仍属蓝海,谁先进入谁就能抢占先机——我们在湖北地级市的毛利率,甚至高于武汉。”
△6月29日,爱乐柚召开首届“AIC Partner Day爱乐柚伙伴日”活动
重塑品牌合作关系:
闪电仓不是“价格搅局者”,而是“增长新渠道”
对品牌方而言,闪电仓常被误解为“低价抢市场”的搅局者。刘世锋直言这是误区:“平台扣点3%-8%、配送费每单5-10元,我们的运营成本不低,根本‘卖不起低价’。”
事实上,闪电仓对品牌的价值远超“销售渠道”。
覆盖率提升:单仓覆盖3公里内所有线上用户,快速渗透区域市场;
数据赋能:可追踪用户浏览、下单数据,支持新品测试(10盒铺货即可看反馈);
风险可控:投入效果可量化,试错成本远低于线下铺货。
“某头部母婴纸尿裤、洗护日用品牌成立了专门的闪购部门,某孕产妇头部品牌在即时零售赛道年增速超500%。”刘世锋认为,品牌方应将闪电仓视为“未来3-5年的战略渠道”,而非“干扰项”——把线下陈列费、导购提成等成本,转化为线上资源包,反而能获得更确定的回报。
趋势预判:即时零售将成母婴刚需场景
下沉市场或成主战场
当被问及闪电仓模式的未来,刘世锋判断:“即时零售不会局限于‘应急场景’,会成为宝妈的常规购物方式。”而这一趋势将催生三大变化:
一是货盘进一步精细化:线上热销品的捕捉速度将成为核心竞争力,品牌与闪电仓的“新品共创”可能增多;
二是下沉市场爆发:地级市即时零售渗透率低、竞争少,将成为闪电仓扩张的核心区域;
三是生态协同深化:平台需优化系统,品牌需调整渠道策略,合伙人需深耕本地资源,三者共生才能放大价值。
“就像15年前品牌要不要做电商,现在的问题是要不要做即时零售。”刘世锋认为,母婴行业的下一个增长极,已藏在“30分钟达”的需求里——而闪电仓,正是打开这一市场的钥匙。
从服务线下店的“水土不服”,到自建仓的“意外爆发”,爱乐柚的探索印证了一个逻辑:零售的本质是“满足需求”,而即时零售的核心是“在对的时间、用对的方式、送对的商品”。
当母婴消费进入“效率与信任并重”的新阶段,闪电仓模式或许只是开始——它将推动整个行业思考:如何在“快”与“好”之间,找到属于自己的新坐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