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望塔财经获悉,2025年6月月底,橡胶履带制造商元创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创科技”)更新深交所主板IPO申报材料,这是该公司自2021年以来的第三次上市冲刺。前两次尝试均以撤回告终,而最新招股书暴露的财务数据与公司治理问题,让此次闯关依然布满疑云。
瞭望塔财经发现,作为国内橡胶履带市场占有率第一的企业,元创科技客户包括沃得农机、三一重工等知名机械制造商。但亮眼标签之下,高达95.24%的家族控股比例、实际控制人行贿往事、核心技术数据矛盾等问题,成为监管和投资者无法忽视的阴影。
1、股权迷雾:行贿旧案与家族控制
元创科技的故事始于1991年成立的三门胶带厂。经过34年发展,这家典型的家族企业股权结构已高度固化——王文杰直接持股82.27%,通过星腾投资控制8.66%,其父王大元持有4.31%,父子合计掌控95.24%股权。
这种“一股独大”的结构在拟上市公司中极为罕见,引发对公司治理有效性的质疑。
更令人担忧的是实际控制人王文杰的法律风险。2021年台州市椒江区人民法院的刑事判决书显示,王文杰曾于2011年7月和2012年春节,向原台州市人大常委会秘书长董某赠送现金合计32.88万元。
虽然台州市监察委员会认定其“未谋取不正当利益”且不予追责,但该事件暴露出实控人法律意识的淡漠。在两次IPO问询中,监管机构均反复要求说明该事件对公司合规经营的影响。
公司管理层同样呈现家族化特征。总经理郑啸为王文杰外甥,品质主任胡从灿是表弟,工会主席陈海龙为表兄。这种人事安排与上市公司规范化治理要求存在明显差距。
元创科技历史上还曾发生重大股权纠纷。王文杰前姐夫郑岳平因股权确认问题与公司对簿公堂,该纠纷历经一审、二审及再审程序,耗时两年才最终解决。案件暴露了公司早期股权安排的不规范,尽管最终胜诉,但对企业治理的历史缺陷提出了警示。
2、客户困局:大客户依赖与账款危机
招股书显示,元创科技存在严重的客户集中风险。2022-2024年,公司来自前五大客户的销售收入占比分别为50.10%、46.56%和49.94%。其中,沃得农机和潍柴雷沃两家客户就贡献了境内收入的52.42%。
这种依赖带来的是议价权的丧失。2024年,沃得农机贡献22.91%营收,却占据应收账款总额的40.43%。该客户长期存在大额逾期问题——2022年末逾期账款曾达9608万元,2024年上半年逾期金额仍高达7813万元,逾期比例达15.57%。
更令人忧心的是退货问题。2020年至2023上半年,沃得农机退货金额从1456万元增至2421万元,呈现持续上升趋势。退货不仅增加成本,更对企业盈利能力和品牌形象构成双重打击。
在境外市场,元创科技面临关税政策的不确定性。公司12.73%收入来自美国市场,而美国自2018年起就对橡胶履带征收25%关税。随着特朗普再度执政,贸易政策风险显著升高。
3、财务迷局:波动业绩与异常现金流
最新财报数据表面稳定,实则暗藏风险。2022-2024年,公司营收分别为12.61亿、11.41亿和13.49亿,净利润分别为1.39亿、1.78亿和1.55亿。2024年净利润同比下降12.94%,但应收账款却同比激增35.18%至4.80亿元,占营收比例高达35.56%。
汇率波动成为利润的“隐形操纵者”。2022年美元升值带来2094万元汇兑收益,占净利润21.50%;而2021年汇率变动造成2648万元损失,占净利润28.63%。这种因汇率波动导致利润剧烈波动的现象,在制造业企业中极为罕见。
盈利质量指标同样亮起红灯。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53亿元,同比下滑35.88%,净现比(经营现金流/净利润)仅为0.99,低于健康水平1。收现比(销售商品收到现金/营业收入)连续三年低于1,分别为0.79、0.95、0.805,显示收入未能有效转化为现金。
更令人质疑的是分红与募资的矛盾操作。2020-2023年公司现金分红总额达4716万元,其中实控人王文杰个人获得2863万元。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此次IPO计划募资6000万元“补充流动资金”。这种“先分后募”的操作合理性存疑。
4、研发与产能:专利突增与扩张悖论
技术实力披露存在明显矛盾。2022年招股书承认“没有专职研发人员”,但当年研发费用却达474.96万元。而到2024年,公司突然宣称拥有14名研发人员,专利数量从2021年的23项猛增至35项,发明专利从3项暴增至9项。
研发投入强度远低于行业水平。2024年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0.72%,不足1000万元。研发人员13人,仅占员工总数1.67%。在技术密集型的高端制造业中,这一比例显然不足以支撑其宣称的“技术优势”。
单位固定资产产出效率持续下滑。2022-2024年,营业收入与固定资产比值从3.11降至2.66,显示资产使用效率逐年降低。在现有产能利用率不足的情况下扩张产能,可能进一步摊薄资产效益。
5、监管关注:敏感数据与贸易商疑云
贸易商政策变动成为新隐患。2023年业绩下滑期间,公司突击推出针对贸易商的返利政策。这种在业绩承压期向渠道让利的操作,存在通过贸易商压货以平滑业绩的嫌疑,尚未有媒体深入剖析其财务实质。
招股书披露的客户数据与客户自身披露存在矛盾。沃得农机招股书显示,2022年向元创采购金额为2.85亿元,但元创科技自称对该客户销售额为2.84亿元,相差近100万元。这种关键数据的不匹配,引发财务真实性质疑。
核心技术人员的学历“变脸”更显蹊跷。董事兼研发主任江灵志从高中“逆袭”为大专,技术研发中心副主任徐贤坤从中专跃升大专,王文杰本人也从本科进阶为硕士。这些学历变化恰发生在IPO被质疑研发实力不足之后,时间点的巧合令人玩味。
瞭望塔财经认为,元创科技IPO之路的最大障碍不是业绩规模,而是透明度。从32万元行贿往事到专利数量的突变,从73%产能利用率下的扩产计划到核心技术人员学历的集体“升级”,这些矛盾在招股书中交织成一幅令人困惑的图景。
在瞭望塔财经看来,元创科技汇率波动可左右20%利润的事实,揭示了公司盈利质量的脆弱性;而实控人四年分红2863万元后却要募集6000万元“补血”的操作,更让市场对此次IPO的必要性打上问号。
第三次闯关的元创科技,需要的是真实的技术突破和治理革新,而非财务数据的粉饰与包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