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7月28日晚,现货黄金向下触及3310美元/盎司,为7月17日以来首次。
7月28日,境内贵金属价格普遍下跌,其中SHFE黄金收跌0.33%。实物黄金价格也多数下跌,其中中国黄金集团基础金价报769.4元/克,下跌0.21%。
在此前黄金大涨过后,短期内投资者需保持警惕。法国里昂商学院管理实践教授李徽徽认为需要关注三类风险:
一是美联储动态,若通胀数据反弹或美联储官员偏鹰,利率预期回升,美元与实际收益率上扬,可能削弱黄金吸引力;
二是贸易与地缘风险回落,若关税威胁在8月1日前缓解,资金将从安全资产回撤,股债反弹亦可能冲击黄金需求;
三是资金结构性套利,技术面上,高频和算法交易可能在关键区间引发短线震荡,若突破力度不足,反复振荡加大追高成本。因此,当黄金作为“唯一确定性”的逻辑被市场一致预期时,它也将承受价格泡沫的内在冲击。
值得关注的是,当前,现货白银下跌2.3%至每盎司38.2美元,铂金下跌0.9%至1395.31美元,钯金下跌0.7%至1219.07美元。
上半年,我国黄金消费量达505.21吨,同比下降3.54%。其中,黄金首饰199.83吨,同比下降26%;金条及金币264.24吨,同比增长23.69%;工业及其他用金41.14吨,同比增长2.59%。
中国黄金协会表示,高金价抑制黄金首饰消费,但轻克重、设计感强、附加值高的首饰产品受青睐,金店金条需求仍然旺盛。
分析人士表示,与传统观念中黄金饰品兼具装饰和保值功能不同,当下消费者更倾向于将黄金视为纯粹的投资品。黄金饰品在购买时包含较高的加工费和品牌溢价,在回收时价值会大打折扣,投资回报率相对较低。因此,消费者减少了对黄金饰品的消费,转而寻求更具投资价值的黄金产品。
鹿客岛科技创始人兼CEO卢克林表示,高净值人群把金条当美元替代品,中等收入群体则把50克、100克金币当储蓄罐,买涨不买跌的情绪被年初至今的涨幅彻底点燃。下半年,若国际金价再冲3500美元/盎司,部分消费者或转向更轻克重的“一口价”小饰品,但金条需求仍难降温。
中国黄金协会表示,地缘冲突加剧与经济不确定性使得黄金避险保值的功能进一步凸显,民间金条和金币投资需求大幅度增长。
高盛认为,强大的央行结构性买盘将是推高金价的核心动力,预计到2025年底,金价将升至每盎司3700美元,到2026年中期将达到每盎司4000美元。
不过,业内人士提醒,切忌冲动“追高”,需紧盯地缘、美联储政策及关税谈判“风向标”,根据自身风险承受能力和投资目标做出决策。当前金价过高,不适合大量购买黄金饰品。
来源:杭州日报、大众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