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资本市场发生了一件耐人寻味的事:
一、基金经理的集体"叛变"
广发基金的刘格菘,曾经是新能源赛道的忠实拥趸,现在却把小米、泡泡玛特这些新经济龙头塞满了前十大重仓。银华的焦巍更绝,直接把港股仓位从15%拉到47%,老铺黄金、毛戈平这些听着就时髦的品牌赫然在列。最狠的是创金合信的皮劲松,美股仓位从39%砍到3%,活生生把全球医药基金做成了港股专场。
明星基金经理仓位显著改变,只能说明2季度行情本身的天翻地覆,从预防贸易争端的熊市思维,转变为经济复苏预期的牛市思维,并不等于3季度还会继续搞这些股票。相反明星基金经理的仓位曝光,从来就是新博弈的开端,而不是新方向的确定。这不是猜测,基本就是规律,因为每次基金报告披露,他们的仓位一定发生显著的变化,这比险资重仓、券商重仓、产业资本重仓的调整都明显。拿着基金二季报投资偏好的方向,来定下半年的炒作,必然被假象所蒙蔽。
二,牛市有四个假象
1. 待涨假象
2. 冷热假象
3. 涨跌假象
4. 高低假象
三、破解困局的两把钥匙
要破解这四大假象,就要看清洗盘和抢筹两种机构动作。
先说抢筹。去年观察到某光伏龙头时,用系统量化「机构交易特征」,就能看到"游资抢筹"的状态(下图中的黄色K线)。当时股价已经涨了一波,按传统思维肯定不敢追。但量化数据显示不同资金正在激烈博弈:游资大举买入的同时,机构在压盘吸筹。这种神仙打架的场面往往意味着后续还有行情。
PS1:
上文图中的橙色柱状,是我用系统观察的「机构交易特征」数据叫做「机构库存」。
如果「机构库存」数据越活跃,那就意味着参与交易的机构资金越多,机构资金参与的时间也越长。
PS2:
「全景k线」数据是将:机构库存、空头回补、资金交点、强力回补、强力回吐等共计五个数据,用不同颜色映射到对应的K线中,态进行映射。样,观察市场,能够更直观、更全面、更系统
再说洗盘。今年初跟踪某医药股时发现连续出现蓝色K线——这是系统标记的"震仓洗盘"信号。配合下面红框里的"机构库存+空头回补"数据组合,明显能看出主力在反复搓揉筹码。当时身边不少朋友被洗下车,结果三个月后股价翻倍。
四、在机构的主场找生存空间
现在公募对港股的配置创三年新高,创新药与智能硬件占比达62%。这种级别的调仓不是一时兴起,而是产业趋势变革下的必然选择。就像焦巍说的:"必须正视新消费群体的话语权。"
作为普通投资者,我们可能永远跟不上机构的调研资源和信息优势。但至少可以做到两点:第一,认识到市场博弈的本质已经改变;第二,找到适合自己的观察工具。我见过太多人把股市当赌场,却忘了这本质上是场信息战。
好了,本篇就到这了,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谢谢点赞。
声明
以上相关信息是本人在网络收集,希望大家喜欢!
部分数据、信息,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
本人不推荐任何个股与操作。所有以本人名义涉及投资利益关系的,都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