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上半年,河南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1683.80亿元,同比增长5.7%、高于全国0.4个百分点。目前,河南17个省辖市和济源示范区今年上半年经济运行情况均已公布。据当地媒体梳理,除郑州和新乡外,上半年河南共有16地GDP增速跑赢全国平均增速,其中,漯河市和商丘市表现最为亮眼,GDP增速分别达到7.3%和7.0%。
值得注意的是,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经济第二城洛阳上半年GDP增速与全省平均增速持平,高出全国0.4个百分点。这也是洛阳连续第二个季度追平全省。今年一季度,洛阳经济总量1355.4亿元,同比增长5.9%,与全省持平。上半年,洛阳GDP达到2925.3亿元,同比增长5.7%。
解读:从具体经济指标来看,洛阳工业指标表现最为亮眼。今年上半年,洛阳第二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1.5个、0.8个百分点。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8%,分别高于全国、全省2.4个、0.4个百分点。
洛阳市统计局在解读上半年经济数据时特别提到,洛阳“工业发展动能充沛”“转型升级持续加力”。
过去几年,洛阳经济增速放缓,遭遇发展低谷。数据显示,2021年至2024年,洛阳GDP增速分别仅为4.8%、3.0%、3.5%和4.9%,均低于全省平均增速。也是在此期间,洛阳接连被三座中西部城市赶超。2022年,榆林、襄阳GDP超过洛阳;2023年,宜昌也实现反超。
作为一座传统工业大市,依靠强大的工业基础和丰富的矿产资源,洛阳形成了有色金属、机械制造、石油化工等传统优势产业。但对重工业、资源型产业和国有大企业的长期依赖,也导致洛阳产业转型升级缓慢,工业动能渐显颓势。
曾有河南当地学者分析,当合肥等经济总量曾经落后于洛阳的城市已在发展芯片、新能源汽车等高附加值产业,洛阳还是和几十年前一样,以重型装备、轴承、耐火材料等传统产业为主导。
今年4月,在洛阳市十六届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式上,洛阳市委书记直言:“洛阳如果不能从根本上重塑产业格局,就会在产业变革的浪潮中被淘汰出局。”
洛阳也在加快转型步伐。近年来,洛阳确定了电子信息、先进装备、新型材料、新能源汽车、现代医药5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和17条优势产业链作为发展重点,并先后引进宁德时代洛阳基地、百万吨乙烯、中航光电基础器件产业园等龙头项目。
今年上半年,洛阳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其中工业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18.2%、7.2%,分别高于全部投资增速14.8、3.8个百分点。
转型发展非一日之功。经济增速追上全省,对洛阳也许还只是个开始。(城市进化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