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股市的表现确实让人感到焦虑,每日开盘都仿佛一场未知的冒险,市场呈现出一种令人困惑的分化状态。一些股票如同火箭般蹿升,而另一些则像断线的风筝般坠落,整个市场似乎陷入了一种精神分裂的状态。
然而,在这看似混乱的表象之下,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些耐人寻味的现象。
首先,虽然每日都有股票跳水,但总能看到承接盘出现。要知道,在以往的熊市中,通常是量价齐跌,市场一片死寂。而如今这种状况表明市场活跃度依然较高,资金之间的博弈非常激烈。这种活跃的资金博弈,说明有资金在积极承接下跌的股票,市场并未完全失去信心。
最能反映资金动向的,莫过于融资数据。令人惊讶的是,当前的融资余额不仅没有减少,反而在持续增加。融资意味着投资者向券商借钱购买股票,在震荡行情下依然有人愿意借钱入市,这要么是极度疯狂,要么是对后市充满信心。考虑到能够参与融资的投资者通常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我更倾向于认为他们是看好市场未来的发展。这就像一家餐厅,虽然门口的排队人数有时多有时少,但预订包厢的数量却在增加,这反映了顾客对餐厅长期发展的信心。
再来看宏观层面。7月30日的政治局会议再次强调要“巩固资本市场回稳向好势头”。这已经不是高层第一次表达对股市的关注,其态度非常明确:要保持股市的稳定和良好发展,避免出现重大问题。会议还重点提及了科技创新、内需释放和产业升级等关键词。简单来说,这意味着国家将大力支持这些领域,相关政策支持预计不会减少。
此外,国家发改委同一天发布了关于政府投资基金的新规定,明确要求这些“国家队”资金重点投资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这些基金的规模非常庞大,动辄数千亿,如此巨量的资金涌向特定方向,势必对市场产生深远的影响。
上纬新材的案例也颇具代表性。这只股票在16个交易日内暴涨十余倍,虽然因为涨幅过大而被停牌,但其背后的原因是智元机器人计划收购该公司。这充分体现了市场对新兴科技产业的追捧。
当前市场最显著的特征是分化严重,但这实际上是资金理性选择的结果。资金更倾向于投资于政策支持的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以及消费升级等领域,而对于传统、产能过剩且缺乏想象空间的行业,资金则选择抛弃。这种分化虽然增加了选股的难度,但也意味着市场正变得更加成熟和理性。市场不再是鸡犬升天的全面牛市,而是优胜劣汰的结构性行情。
从技术面来看,虽然市场每天都在震荡,但均线依然呈现多头排列,整体趋势向上。K线基本在均线上方运行,表明下方存在较强的支撑。
因此,当前的关键在于选择正确的赛道。紧跟政策导向,跟随资金流向,把握产业发展趋势,基本上不会犯太大的错误。机器人、人工智能、新能源和生物医药等都是政策明确支持的方向。
从历史经验来看,每一轮大型牛市都会经历这样的分化阶段。资金首先会集中于最优质的标的,然后逐渐扩散到更多股票。目前可能仍处于资金集中阶段,扩散阶段或许还需要等待。
综上所述,从融资余额的持续增加,到政策面的持续利好,再到技术面的相对稳定,这些信号都在暗示我们:当前的震荡很可能只是慢牛行情中的一次调整。投资是一场耐心的较量,我们需要理性分析,用数据说话,而不是仅仅依靠感觉来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