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科技创业的璀璨星河中,有这样一位低调却极具影响力的女性,她不仅是全球无人机巨头大疆的幕后功臣,更在离开大疆后,孵化出激光雷达领域的百亿独角兽企业速腾聚创。
这位神秘女科学家的故事,堪称中国硬科技创业的典范,这位不平凡的科技女性,如何从实验室走向商业巅峰,又如何获得雷军24亿领投的青睐。
朱晓蕊的科技之路始于哈尔滨工业大学,作为哈工大的副教授、博士生导师,她长期专注于机器人定位与导航技术的研究,是全球人工智能与机器人峰会的联合发起人之一,在学术圈,朱晓蕊以其扎实的理论功底和敏锐的技术洞察力闻名。
命运的转折点出现在2006年,当时大疆创始人汪滔还在香港科技大学攻读研究生,他的无人机项目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困境。
通过熟人介绍,朱晓蕊接触到了这个项目,并敏锐地意识到其巨大潜力,尽管当时无人机市场几乎为零,朱晓蕊依然决定投资100万元支持这个年轻创业者。
这100万对于当时的大疆可谓救命钱,据内部人士回忆,那时的大疆连保洁都请不起,只能临时雇佣小时工,朱晓蕊的这笔投资不仅解决了资金问题,她还亲自带领自己的学生团队协助攻克技术难题,为大疆早期发展提供了关键支持。
随着大疆逐渐走上正轨,朱晓蕊正式加入公司,担任首席科学家和创始董事,在大疆期间,她不仅深度参与了核心技术研发,还利用自己在学术圈的影响力,动员了一批优秀学生加入大疆,为公司注入了宝贵的人才资源。
这段经历让朱晓蕊完成了从纯学术研究者到科技创业者的转变,她亲历了一个校园项目如何成长为全球行业巨头的全过程,这为她日后孵化速腾聚创积累了宝贵的商业经验。
2014年朱晓蕊迎来了职业生涯的第二个关键节点,她的博士生邱纯鑫决定创业,专注于激光雷达技术的研发,激光雷达是一种通过激光测距来感知环境的传感器技术,在自动驾驶、机器人导航等领域具有广泛应用前景。
朱晓蕊敏锐地意识到,随着新能源汽车和自动驾驶技术的兴起,激光雷达将迎来爆发式增长,她不仅全力支持邱纯鑫创业,还亲自担任速腾聚创的联合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将自己在机器人定位领域的研究积累注入这家初创企业。
速腾聚创的早期团队主要来自朱晓蕊的课题组,这种师生创业模式在中国科技界并不少见,但成功者寥寥,朱晓蕊的独特之处在于,她不仅提供技术指导,更帮助团队确立了清晰的商业化路径,她借鉴大疆的成功经验,坚持核心技术全栈自研,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布局。
当时很多同行只专注于硬件研发,认为软件可以外包或后期补充,但朱晓蕊坚持软硬件必须同步开发,这样才能确保系统整体性能最优,现在看来这个决策非常前瞻。
在朱晓蕊的带领下,速腾聚创仅用半年时间就研发出16线机械旋转式激光雷达RS—LiDAR,迅速在业内崭露头角,这款产品的成功为公司赢得了第一轮资本关注,也为后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朱晓蕊对速腾聚创的贡献远不止技术层面,凭借在大疆期间积累的行业人脉和影响力,她成功为公司拉来了关键的天使轮和A轮投资,解决了激光雷达研发所需的大量资金问题。如果没有这些资源和支持,速腾聚创可能早就胎死腹中了。
2022年前后,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爆发,自动驾驶技术成为行业焦点,作为核心传感器的激光雷达需求激增,速腾聚创凭借先发优势和技术积累,迅速成为国内车企的首选供应商。
这一阶段,朱晓蕊展现出了卓越的战略眼光,她预见到激光雷达将从机械式向固态化发展,带领团队提前布局MEMS和Flash固态激光雷达技术,这种技术路线的选择,使速腾聚创在产品迭代上始终领先同行半步。
转折点出现在2022年,当时小米宣布造车计划,雷军开始全面考察汽车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在参观速腾聚创后,雷军对其技术实力和团队背景印象深刻,特别是得知朱晓蕊曾参与孵化大疆的经历后,更加坚定了投资决心。
最终雷军旗下的小米产投领投了速腾聚创一轮高达24亿元的融资,比亚迪、宇通等产业资本也纷纷跟投,这笔资金成为速腾聚创发展的强力助推器,使其估值迅速突破百亿,跻身独角兽行列。
雷军投资速腾聚创是双赢选择,对小米汽车而言,确保了核心传感器的供应安全,对速腾聚创来说,则获得了品牌背书和产业资源。
获得雷军投资后,速腾聚创发展进入快车道,截至目前公司已完成10轮融资,手握40多款车型订单,客户包括比亚迪、广汽埃安等主流车企。
在朱晓蕊的规划下,公司正从单纯的硬件供应商向感知解决方案提供商转型,构建从芯片、硬件到算法的全栈能力。
无论是参与大疆还是创立速腾聚创,朱晓蕊始终将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放在首位,她反对简单的拿来主义,主张在关键技术上必须有自己的护城河,这种理念使速腾聚创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技术领先。
作为高校教授,朱晓蕊善于将学术前沿与产业需求对接,她主导的研发项目往往既有理论深度,又能快速商业化。这种能力在硬科技创业中尤为珍贵。
入大、周期长,许多创业公司迫于资金压力选择短平快路线,但朱晓蕊坚持长期主义,即使在最困难时期也不降低研发标准。这种定力最终换来的是产品性能和可靠性的行业领先。
与许多高调的企业家不同,朱晓蕊极少在媒体曝光,更愿意把精力放在产品和团队建设上,这种务实风格也影响了速腾聚创的企业文化,使其避免了许多初创公司“重营销轻研发”的陷阱。
在团队管理上,朱晓蕊也有独到之处,她既保持学术派的严谨,又具备企业家的决断力,开会从不拖泥带水,技术问题当场拍板,但决策前一定会听取各方意见。
速腾聚创能否成为“下一个大疆”?激光雷达领域存在机械式、MEMS、Flash、OPA等多种技术路线,目前尚无统一标准,速腾聚创需要准确判断行业趋势,避免押错技术方向。
市场竞争加剧同样不容忽视,随着激光雷达市场升温,华为、禾赛科技等实力玩家纷纷入局,国际巨头也加速在中国布局,速腾聚创的先发优势能保持多久,尚待观察。
从实验室样品到车规级量产,激光雷达需要跨越可靠性、一致性、成本控制等多重障碍,速腾聚创能否像大疆那样实现规模化量产,将决定其最终市场地位。
据悉速腾聚创正在积极筹备上市,并计划通过融资加大对上下游产业链的投资,构建从芯片、模组到整车的完整生态。
朱晓蕊的故事,展现了中国新一代科技创业者的独特路径,从实验室出发,通过产学研深度融合,最终创造出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她既不是纯粹的学者,也不是典型的商人,而是兼具两者优势的科技企业家。
在硬科技创业成为主流的今天,朱晓蕊的经历尤其值得借鉴,她证明了一点:在中国,科学家同样可以成为成功的创业者,技术理想主义与商业现实主义并非对立,而是可以相互成就。
随着速腾聚创向上市迈进,朱晓蕊或将再次创造奇迹,无论最终结果如何,她已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科技创业史写下了精彩篇章。
在这个意义上,她不仅是“神秘女科学家”,更是这个创新时代的见证者和塑造者。
市场的发展总是始料未及的,对于未来市场会选择哪里,风口会在什么地方出现都是无法预知的。唯一可以确定的是,那些坚持技术创新、敢于长期投入的人,终将获得时代的馈赠。
参考资料
中国企业家杂志 - 2024-08-18:大疆背后的女科学家,正在批量孵化独角兽|学院派创业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