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月谋划终成泡影,年内第二次重组告吹——这家针织机械龙头跨界军工的豪赌,究竟是转型心切还是病急乱投医? 老铁们别被公告糊弄,帮主用20年经验扒开这场资本迷局!
转型执念下的二度溃败
慈星股份的并购史简直成了“失败教科书”:短短半年内,两场跨界收购接连夭折。
• 2月军工梦碎:拟收购BAW滤波器企业武汉敏声控股权,停牌前股价暴涨38%,复牌后却遭20cm跌停闷杀,4万散户被套牢;
• 8月重蹈覆辙:耗两个月谈判的顺义科技收购案,最终因“部分商业条款未达成一致”流产,65亿市值悬在转型悬崖边。
更讽刺的是,公司一边喊着“维护股东利益终止交易”,一边在停牌前释放重组预期,引得散户冲锋接盘——这种套路玩两次,信用还能透支多久?
顺义科技:画饼充饥的军工蛋糕
表面看,顺义科技是个香饽饽: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手握国防装备健康管理系统技术,客户覆盖军工院所,甚至启动过IPO辅导。慈星声称并购能“打造第二增长曲线,平抑业绩周期”。
但帮主扒开三大疑点:
1. 技术协同为零:针织机龙头强啃军工智能检测,如同裁缝改行造导弹。顺义的核心技术是装备故障预测、仿真训练系统,与慈星主业毫无交集,所谓“产业链整合”纯属空谈;
2. 估值黑箱操作:标的审计评估至今未完成,却敢放风收购75%股权。参考其2024年IPO辅导突然中止,财务健康度恐怕存疑;
3. 军工资质壁垒:国防科技领域需严格保密认证,慈星毫无经验,即便收购成功也可能因资质问题丢订单。
转型焦虑暴露三重困局
慈星股份像极了困兽:主业萎缩逼它铤而走险,但跨界步子太大反露破绽。
• 周期性魔咒难破:电脑针织横机5-8年才更新换代,市场天花板触手可及。公司坦言“已占行业高份额,亟需突破瓶颈”;
• 现金流暗藏杀机:2024年靠减持套现27亿粉饰报表,但主业造血能力持续弱化。若再砸钱跨界并购,恐重蹈2016年收购优投科技酿6亿商誉减值的覆辙;
• 战略摇摆失信:年初放风“聚焦智能可穿戴、医疗织物”,转头却豪赌军工,政策风口往哪吹就往哪扑,散户根本追不上节奏。
散户最该警惕的两颗雷
1. 内幕交易魅影:上次收购武汉敏声前,股价蹊跷暴涨38%,引发监管质疑。此次虽未见异动,但终止公告后若再现暴跌,追高者恐血本无归;
2. 转型只剩空枪:所谓“开发手套机、织领机等细分机型”,在智能穿戴革命前如同马车追汽车。而军工梦碎后,公司手中已无实质性转型筹码。
帮主郑重结语:
慈星股份的困局,是传统制造企业在时代裂变下的缩影——主业护城河越浅,跨界野心越疯。但历史反复验证:病急乱投医的公司,往往先死于解药,而非病症。
记住两条铁律:现金流比故事重要,聚焦比跨界靠谱;停牌前暴涨的重组股,复牌日多是散户忌日。
当一家公司半年内两度并购失败,最好的策略是:宁可错过反弹,绝不赌命反转!
(注:所有数据截至2025年8月1日公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