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在北京和天津的夹缝中,曾经有一座闪闪发光的城市,它就是河北廊坊,特别对北京人来说,去河北简直就是“说走就走”。
然而,曾经是北漂们理想“睡城”的燕郊,现在却成了一个“鬼城”,房价从每平米四万一路下跌,可即便降得再低,依然没人买账。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曾经的睡城如何变成如今这个情况?
曾经的“睡城”辉煌
燕郊,河北三河市最西端的小镇,曾经被许多人视为北京的“睡城”,因为它和北京的通州仅一河之隔,几乎可以说是近在咫尺。
燕郊本来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镇,远离市中心,发展较为缓慢,但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这个小镇迅速崭露头角。
随着越来越多的北漂人涌入北京,然而又因为北京房价的暴涨让许多人望而却步,燕郊成为了他们的选择。
只需跨过一条河,就能享受到北京周边的便利,而房价却远远低于市区,这种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价格优势,使得燕郊逐渐成为了“北京后花园”。
在燕郊,很多人的生活状态就像“昼伏夜出”一样,白天他们大多在北京工作,晚上才回到燕郊,开始他们的休息时间。
也因此被称为“睡城”,白天是北京的城市拼搏者,晚上却是燕郊的安静居民,这样的节奏似乎满足了不少人的生活需求。
然而,随着越来越多的北漂族选择在燕郊安家,房价也跟着飞速上涨。
大家都知道,哪里有需求,哪里就有市场,哪里有市场,哪里就有资本,于是,这个小镇的房地产市场进入了疯狂的加速阶段。
那时候,燕郊的房价一路飙升,许多人在这里投资买房,期待着未来的回报。
2010年,燕郊的房价迎来了一次大幅上涨,这一切,源于北京市出台的限购政策。
北京出台政策限制两套及以上住房的本市户籍家庭在短期内售房,以及对连续五年以上在北京缴纳社保和个税的非本市户籍家庭的购房进行限制。
导致许多原本打算在北京买房的人开始把目光转向了燕郊,这个小镇的房价,在短短时间内突破了万元大关。
然而,这还远远不止,到了2017年3月,燕郊的房价再次迎来了一个巨大的飞跃,单价一度炒到了接近4万每平方米,简直让人难以相信!
“过山车”之下的燕郊购房人:房价从4万跌到不足2万 新华社
2016年,通州被确定为北京行政副中心,在房地产市场激起千层浪,燕郊一时之间,被大家纷纷看好,认为这里将承接北京的外溢资源,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
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预期也愈发强烈,各种利好消息不断传出,让人们对燕郊的前景充满信心。
地铁规划的炒作更是为燕郊房价的上涨添了一把火,当时,关于燕郊将通地铁的消息甚嚣尘上,各大楼盘纷纷以此为卖点进行宣传。
“地铁一响,黄金万两”,这句房地产行业的经典口号让购房者们深信,一旦地铁开通,燕郊的房价必将再次大幅上涨。
于是,许多人不惜背负高额债务,也要在燕郊买房,生怕错过这趟财富列车。
投机资本的涌入则让这场房价上涨的狂欢达到了顶点,大量的炒房客带着巨额资金蜂拥而入,他们不顾风险,疯狂抢购燕郊的房产。
在他们眼中,燕郊的房子不再是用来居住的,而是一种可以快速增值的投资品,在资本的推动下,燕郊的房价一路飙升,短短几个月内就上涨了数千元甚至上万元。
在2017年初,燕郊的房价迎来了巅峰时刻,部分楼盘的单价甚至接近4万元,一些位置较好、配套设施完善的小区,房价更是高得离谱。
一套面积不大的房子,总价动辄数百万,让普通购房者望尘莫及,但即使房价如此之高,售楼处依然人满为患,当时的门庭若市,如今确实冷冷清清。
而变成“鬼城”,也就是指因人口流失、产业衰退或过度开发而导致房屋空置率超50%、房价断崖式下跌的城市区域。
那么,燕郊究竟是为何变成现在的“鬼城”?
房价暴跌的背后
2017年,堪称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元年”,在“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这一定位的指引下,国家对环北京地区房地产市场调控全面加强,一系列政策组合拳接连出击。
廊坊作为这个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了严厉的调控措施,楼市瞬间变得冷清起来。
购房的门槛大幅提高,外地户籍的购房者被限制购买,首付比例也大幅提升,很多原本有购房计划的人纷纷打了退堂鼓。
紧接着,房贷政策也收紧,贷款利率上调,审批流程变得更加严格,原本计划通过贷款买房的人突然发现自己“望房兴叹”,于是,市场需求急剧减少。
曾经在廊坊楼市上狂奔的炒房客们,因为这些政策的高压,纷纷选择割肉抛售手中的房产,也让市场的房屋供应量急剧增加,而购房者的需求却因为政策限制消失殆尽。
供大于求的局面让房价开始面临下行压力,房价开始不受控制地下跌。
但这一切的根源并不仅仅在政策上,房价暴跌背后,实际上是过度开发带来的恶果。
许多开发商在过去几年对廊坊楼市的市场潜力充满了幻想,大规模投资房地产项目,2017到2021年,廊坊的商品房供应量翻倍,新楼盘如潮水般涌入市场。
然而,随着市场的变化,房价并没有如开发商所预期的那样持续上涨,反而在需求逐渐减少的情况下,市场供应过剩,房屋积压的现象愈加严重。
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开发商只能选择降价销售,使得房价继续下跌,而购房者看到价格持续下降,也开始等待更低的房价,市场因此进入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这种供需失衡的局面下,廊坊的房地产市场变得越来越难以支撑,究其根本,廊坊的经济基础薄弱、产业匮乏,缺乏支柱产业。
一个城市的房地产市场能否繁荣,最终还是要看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吸引力,廊坊虽然地理位置优越,离北京和天津都很近,但在产业发展上却相对滞后。
无法为居民提供足够的就业机会,也缺乏吸引年轻人才留下来的优势。
相反,周边的大城市北京、天津凭借着强大的产业资源和发展机会,不断吸引着人才和资源,这种“虹吸效应”让廊坊的经济发展更加乏力,人才流失也变得严重。
种种原因之下,导致无论有多少新房投入市场,最终也只是堆积如山的空壳。
曾在限购取消后,大家的反应,就可以看出,政策发布初期,燕郊楼市确实出现了一波成交高峰。被限购政策压抑已久的购房需求,如决堤的洪水般瞬间释放。
信息源:廊坊市正式取消限购限售 环京楼市能否复苏? 京报网
但这波成交高峰并未持续太久,市场很快又陷入了低迷,到了2023年,燕郊二手房的价格更是低至四五千一平,与2017年的巅峰时期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