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的“陆游三书”虽然完成于特别繁忙而喧闹的时期,追求的学术品位和叙述深度却没有丝毫的减损,距今60多年常看常新,仍旧是了解陆游人生经历、文学成就和爱国情怀最好的著作之一。”朱东润的弟子陈尚君感叹。
今年是南宋伟大诗人陆游诞辰900周年,上海古籍出版社新近推出朱东润所著“陆游三书”的简体版,即《陆游选集》、《陆游传》和《陆游研究》。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陈尚君与朱刚昨天来到上海书展,与读者分享他们眼中的朱东润和“陆游三书”。“最近一直在读这本《陆游传》,放在今天读也绝不过时。”朱刚说。
朱东润是我国著名的文学史家、传记文学家。作为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开拓者,他开创了历史人物传记的写作范式,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古代作家传记作品。“陆游三书”写成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末到六十年代初,初版为繁体竖版,此次再版改为简体横排。其中,《陆游传》和《陆游研究》合为一册,由陈尚君教授予以修订,对诗文作了逐字校核,并撰写了《新版弁言》;《陆游选集》则据旧版重排重校,以方便读者阅读。
近代以来,陆游诗歌的价值获得全新认识。“与中国传统传记写法有什么不同,朱东润《陆游传》通过通读陆游的作品,比照他的人生经历,勾勒他的一生,交代其作品的变化。”陈尚君认为,陆游一生勤奋,留下来的诗有九千多首,而且各阶段分布不均,要通读还要读懂读透,实在不容易。朱东润把陆游一生所作诗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从少时到乾道六年(1170)陆游入蜀,从抵达夔州到淳熙十六年(1189)六十五岁时被劾罢官,从六十五岁到去世。其中第一阶段存诗仅一卷半,原因是陆游自己对早年诗作删除太多,保存者仅占实际所作诗之二百分之一,这就为勾查陆游早年经历、心境和交游留下太多的困惑,要一条一条梳理他人和陆游后来追忆的诗篇来恢复,需要做大量的考证。?????????
作为陆游900多年后的同乡,小时候生活在绍兴的朱刚指出,文学研究注重问题意识,比如,陆游是主张战还是和?他与理学的关系是怎样的?南宋党争对他的仕途有何影响?朱东润抓住了理解陆游人生的三个关键,即隆兴二年(1164)他在镇江的工作,乾道八年(1172)他在南郑的工作,以及开禧二年(1206)他对韩侂胄北伐所取的态度。《陆游传》对这三个时期皆着墨浓烈,分析深刻。
“陆游的祖父陆佃是王安石的弟子,因而山阴陆氏被视为新党子弟。这一身份在南宋否定新党的朝野共识下,深深影响了陆游的人生选择,他必须抓住任何机会,无法如元祐子弟那般超然与恬退。”朱刚认为,陆游的爱国,不止是爱偏安一隅的南宋朝廷,还包括北宋以来的故土,或是更久远的汉唐故地,其概念在某种程度上接近今日的中国。朱东润写陆游非常关注现实主义的层面。
在陈尚君看来,《陆游研究》也值得推崇,尤其是一些精彩的文献考证。以陆游卒年为例,一般多作“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但朱东润分析陆游历年诗,加上阴阳历的差别,作出最完满的结论:?陆游死于嘉定二年十二月,这一年十一月二十四日冬至,因此说陆游享年八十六,是符合山阴风俗的。用公元表达,陆游死在嘉定二年十二月五日以后,四日是1210年的元旦,因知陆游的亡日在1月3日至26日之间。
《陆游研究》还表明,陆游的散文为他的诗名所掩。朱东润的评价是:“在其成就若与唐宋八大家比较,应该在苏洵、苏辙之上,说南宋第一可能过誉,但足与朱熹齐肩,代表南宋散文的成就,应可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