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国家有多少家世界500强大公司,这些公司赚了多少钱,能在很大程度上说明这个国家的整体实力有多强。这确实是个挺重要的衡量标准。
回想1995年第一届世界500强榜单,几乎被美国和日本承包了,中国只有3家公司上榜。
为啥当年悬殊那么大?
核心就一个:那会儿我国还没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国制造”还没走向世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也还没开始。
如今三十年过去,情况就不一样了!
中国现在不仅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而且进入世界500强的公司数量更是大幅增加,国家的整体实力大大提升。
当然,进步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我们还有明显不足,需要继续改善和提升。
一、1995年:美日风光无限
1995年第一届榜单公布时,美日几乎包揽了全球60%大企业,占了151家;
日本总共有149家,两国加起来几乎占了全球60%的大公司,瓜分了全球大部分利润,背后实际掌舵人仍然是美国。
而且,彼时也是日本的巅峰时期,上榜数量只比美国少2家。
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年在世界前十名的大公司里,日本竟然就占了6家!美国只有3家,英国只有1家。
日本的三菱、三井、住友这些大财团都排在全球500强前列。美国当时上榜的主要是福特、通用这些汽车巨头,我们现在熟悉的那些科技巨头,比如微软、苹果等,在那个时候还未崭露头角。
那时,日本的GDP(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了5.55万亿美元,是美国的72%。日本当时的人均GDP甚至比美国人还富;
日本的汽车、电子产品等各种消费品畅销美国,甚至销往全世界,那时候的日本实力,达到了巅峰。
可惜,盛极必衰!没想到当年美国拉着日本等国签了个“广场协议”后,日元很快迎来了大幅升值。
经历了一段虚假繁荣,房价股价猛涨,但泡沫很快经济泡沫就破了。股市楼市暴跌,银行倒闭一大堆,引发一系列连锁反应。日本从此告别了过去的辉煌。
2000年以后,日本进入500强的公司数量一路下滑,国家综合实力也跟着下降。
而这个时候的美国则不同,由于抓住了第三次信息革命的机遇,微软、谷歌、苹果这些科技巨头纷纷崛起,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数量继续增长,综合国力继续上升。
二、中国崛起:从3家到世界第一
世界500强第一届榜单上,中国只有3家公司上榜,还都是国企。
当时中国的GDP在世界上只排第八,还排在巴西之后,跟西班牙差不多。可见当时我们的综合实力确实急需提高。
2000年以后,特别是2001年中国加入WTO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经济就像开了挂一样,“中国制造”的商品涌向全世界,经济飞速增长。
2003年以后,连续5年GDP增长率达到10%以上,这样的经济奇迹恐怕是后无来者,即便是现在的越南、印度,也达不到这样的增长水平。
尤其是2007年,我国GDP暴涨14.15%,GDP超过了德国,成为世界第三。
2008年增长9.6%,反超日本,跃居世界第二。到了2010年,中国的工业产值首次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这十几年,中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上榜数量快速增长。到了2018年,中国上榜公司数量首次超过了美国!之后好几年,中国都连续保持着世界第一的位置。
到了2024年最新的榜单,中国有133家公司上榜,美国有139家,日本只剩40家了。
回头看,30年前是美日两家独大,如今换成了中美两国。时代早已大变,如今的世界经济增长几乎由中美两国共同拉动。
不过,最新的500强榜单里,美国公司数量又反超了中国,这说明美国大公司的“底子”还是挺厚的。
对中国企业来说,数量虽然上来了,但如何提升质量是个挑战。
三、中国的成绩单:进步大,但短板也明显
中国上榜的公司,平均利润为39亿美元,而美国上榜公司平均赚利润是88亿美元!这个对比,一下子暴露了中国企业在盈利能力和经营水平上的问题。
而且,中国这39亿美元的平均利润里,国有大银行贡献了很大一部分。如果不算银行的利润,中国其他上榜公司的平均利润恐怕更低。
另外,中国上榜的企业很多是国企和央企,比如国家电网、“三桶油”(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中国建筑、各大国有银行,还有钢铁、基建、电信、金融、矿产、能源、电力、汽车、航空这些行业的大型国企。
民营企业虽然上榜数量也在增加,但比例还是不高。
那么,要如何提高中国上榜公司的利润呢?
讲到这个,最近,在2025贝壳财经年会“建设开源之都:智AI未来,生态共澎湃”论坛上,黄奇帆的讲话值得关注,
他提到:生产性服务业有五大战略性功能,应该高度重视。
黄老说:生产性服务业作为以科研创新为核心的服务业,是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动力,同时自带光环,也是全世界独角兽的最大板块。
比如现在全世界七大市值的企业,分别为:微软、苹果、亚马逊、谷歌、英伟达、特斯拉和Meta。除了亚马逊是互联网企业,其他六个普遍认为是制造业。
这些企业有一个共同特点,他们没有自己直接干制造业,而是把制造的活委托给代工企业运行,自己干的是生产性服务业。
比如苹果公司,生产制造都是代工的,但研发,销售,售后全部控制在自己手上,但这并不影响它成为全球排名前几的大企业,因为整个店的最大利润掌握在他们自己手上。
所以从这一点上,就不难理解黄老说的,“生产性服务业是独角兽的增长极。”
而且,黄老还说了:“在十五五期间到2040年,我们要着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推动新质生产力良性的发展。
到了2040年,我们的产业体系,大体上,把生产性服务业比重增加6、7个点。到2050年,生产性服务业进一步的发展达到40%。”
所以,要想提高中国上榜公司的利润,关键还得加快产业升级,往中高端产业迈进。
当然,在这期间,也要避免自己人搞恶性竞争、无意义地“内卷”,要把高科技产品的出口价格提上去,真正赚到全世界的钱,那才是真本事、真强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