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滚动播报
(来源:上观新闻)
安抚奶嘴、捏捏乐、宝宝碗……这些原本专属于婴幼儿的产品,如今正悄然成为成年人的消费新宠。尤其是成人安抚奶嘴,在电商平台上被贴上“解压助眠”“缓解焦虑”等标签迅速走红,单价从几十元到几百元不等,部分单品月销量甚至突破2000件,成为新消费领域的一匹黑马。
“这些原属婴幼儿的特有产品,为何会受到成人青睐?其中的原因与未来发展趋势,值得深入关注和思考。”市政府参事顾晓敏表示。
在提振消费、扩大内需的背景下,情绪消费需求正受到资本和商家的高度重视,新兴商业模式、产品与服务层出不穷。根据日本消费研究学者三浦展在《第五消费时代》中提出的观点,当物质丰富到一定程度,一种更深层次的精神空虚感便会悄然袭来,此时,安抚类产品应运而生。顾晓敏分析,成人安抚产品的兴起主要源于以下几方面原因:
一是工作与生活压力催生“退行心理”。现代社会的快节奏和未来的不确定性,容易导致压力不断累积与心理资源逐渐耗竭。尤其在面对职场压力、经济波动、社交内耗、AI替代焦虑等问题时,成年人往往会在无意识中启动心理防御机制,退回到婴儿阶段的行为模式,以获取短暂的安全感。从心理学和医学角度看,吮吸奶嘴能快速刺激内啡肽分泌,为心灵提供一处临时避风港。
二是悦己经济的崛起。随着物质需求不断满足、消费观念持续转变,以及社会情绪缺口日益普遍,悦己经济迅速兴起。商家越来越重视消费者的情绪需求,技术进步与商业模式创新也降低了情绪价值的供给门槛,各类解压商品不断涌现。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解压玩具市场规模超过55亿美元,中国市场突破200亿元,同比增长15%。成人奶嘴与捏捏乐、宝宝碗等共同构成了新的消费矩阵。
三是即时情绪需求的满足。与运动解压和心理咨询相比,成人安抚奶嘴提供了一种即时、“零门槛”的解压方式。
“从心理学角度看,奶嘴也满足了成人对婴幼儿时期幸福感的向往,这类商品确实迎合了一部分成年人快速管理情绪的需求。”顾晓敏指出,人们在消费时不仅关注商品的实际价值,也在意其带来的体验与情感共鸣。能够缓解焦虑、满足精神与情绪需求的消费行为,值得鼓励。
《2024中国青年消费趋势报告》显示,近30%的受访青年将情绪作为消费动机,这也是近年来年轻人偏爱悦己消费的原因。例如在上海,二次元与“谷子经济”(周边收藏经济)快速兴起,ChinaJoy、谷子嘉年华等活动吸引了大量Z世代参与,带动商圈客流量增长42%。
顾晓敏注意到,情绪消费兴起的同时,也成为了消费者投诉的新焦点。根据中国消费者协会2025年上半年投诉分析,情绪消费类投诉持续增加,如虚拟情绪服务存在虚假宣传、质量难以保障;游戏陪玩经常出现爽约、服务边界模糊;疗愈课程名不副实等问题。
“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政府与社会共同努力。”顾晓敏强调,政府在鼓励积极健康情绪消费的同时,也需及时对其予以规范和管理。
首先,应鼓励积极向上的情绪消费行为。《上海市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2025年5月)明确支持“悦己消费”,鼓励二次元经济、数字娱乐IP开发及文旅融合项目,并设立专项资金推动原创IP与生产制造联动。她建议,相关部门应进一步推动积极情绪消费的商业与产品创新,以满足消费者持续增长的情感需求。
其次,应建立标准增强消费安全感。情绪消费商品和商业模式多为创新形态,缺乏现成的行业标准与规范,这也是近期相关投诉增多的原因之一。顾晓敏认为,政府部门应加快对情绪消费类商品与服务进行评估研究,及时出台相应标准。以成人奶嘴为例,作为直接接触口腔的产品,可借鉴欧美经验,尽快对含咬类产品制定规范标准。
同时,应积极加强市场监管,保护消费者权益。尤其是针对直接入口的情绪消费产品,建议启动专项评估与监管,明确监管范围,对存在健康风险的产品及时整改。她呼吁,应尽快推动行业制定准入规范与服务标准,督促互联网平台落实监管责任,鼓励建立“黑白名单”制度与信用评价机制。
“情绪消费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也是‘第五消费时代’的典型特征。”顾晓敏建议,相关部门可通过政策扶持、行业规范与多业态融合,将其打造为城市经济的新引擎。尤其是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可进一步强化IP开发与跨界合作,推动多业态融合,努力打造“全球次元文化新地标”。
原标题:《成人安抚奶嘴为何走俏?上海参事:读懂情绪消费背后的密码》
栏目主编:张骏
来源:作者:解放日报 王海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