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和行业发展新要求,阳泉市上社煤炭有限责任公司以精细化管理为抓手,以智能化升级为引擎,以降本增效为目标,通过锚定合理计划、升级经营系统、做实节支降耗等一系列举措,全面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精准管控筑根基 经营管理提质效
在企业经营管理中,上社公司聚焦计划与库存管理核心环节,打出一套“精准管控+优化仓储”的组合拳,让管理效能实现质的飞跃。
计划管控“严”字当头。各使用部门紧扣月度生产任务制定材料计划,仅对涉及安全和设备故障的紧急情况开通“绿色通道”。秉持“计划准确,适度从紧”原则,通过分析生产物资月均用量,为常用常备材料设置最低储备量,既确保生产需求“不断档”,又避免盲目储备造成浪费。在库存衔接上,实行“先核库、再申报”机制,有适量库存的物资坚决不予采购;出库环节推行限额领料制度,优先调配可复用材料,在压减采购量的同时,实现材料周转提速、库存压降,形成“低库存、高效率”的良性循环。
仓储管理“优”字托底。公司从流程规范入手,优化物资验收、入库、出库全流程,明确各环节责任,既保障生产物资及时供应,又严防库存积压。库区管理推行“定制化”模式,库内外材料、配件及设备按规划精准摆放,结合日常环境卫生整治,打造标准化库区。验收环节创新实行“分批入库”制度,符合要求的物资按使用进度逐步办理入库,已入库物资实现“零库存管理”,从源头上遏制库存增量,让仓储“活起来”“转起来”。
智能升级强引擎 管理效能再跃升
数字化转型是企业提质增效的关键路径。公司顺势而为,升级生产经营管理系统,以“多元集成、数据贯通、智能展示”构建全方位管理矩阵,为决策提供“智慧大脑”。
子系统集成织密管理网络。该系统整合11大核心子系统,实现企业运营全领域覆盖。其中,ER系统优化资源配置,办公系统推动无纸化办公提速,物资管理系统打通采购、仓储、配送全生命周期;安全生产领域更是形成“监测-预警-处置”闭环,煤矿应急救援指挥系统、风险预警与防控系统等协同发力,为安全生产筑牢“智能防线”;生产技术综合管理、大型机电设备监测等系统则为生产运营提供技术支撑,让每个环节都有“数据撑腰”。
数据贯通激活决策效能。系统打破“信息孤岛”,实现基础信息、生产规划、计划制定、执行管理等板块数据全贯通。通过实时采集生产接替、装备状态、工程进度等关键数据,深度分析生产动态,为管理者呈现全面、精准的“数据画像”。数据共享让生产经营各环节透明化,管理效率与决策科学性显著提升,真正实现“用数据说话、靠数据决策”。
多终端展示打造管控中枢。为适配不同管理场景,系统创新信息展示方式:调度报表提供详细数据分析,调度大屏与早会大屏以可视化图表呈现关键指标,手机APP实现信息实时推送与移动办公。依托这一平台,企业实现井上井下系统统一管控,全局动态“一屏掌握”,风险应对与运行效率迈上新台阶。
节支降耗挖潜力 精打细算增效益
降本增效是企业永恒的课题。公司从节能降耗、预算管控、技术创新等多维度发力,将“精打细算”融入生产经营各环节,实现效益与环保“双提升”。
节能降耗践行绿色发展。公司把节能降耗作为降本增效的“突破口”,在用电优化上做足文章。一方面强化全员节约意识,科学调整生产组织,细化大动力设备“避峰就谷”方案,将间断性设备运行时段精准错峰,设备检修集中安排在用电高峰,最大限度降低高峰负荷;另一方面规范设备管理,减少空载时间、优化运行参数,同时有序推进低效设备改造,淘汰老旧高耗能设备,引入节能新技术,让“绿色低碳”成为生产常态。
预算严控筑牢财务防线。在支出管理上,公司严守“按计划、按进度、按程序”原则,全口径审查每笔支出,杜绝无预算、超预算现象。通过动态监控机制实时掌握预算执行进度,强化刚性约束。非生产性支出引入零基预算理念,实行“总额+标准”双控制,从源头遏制超支。同时加强内部工程审计,审查支出必要性、合理性、合规性,让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
科学管理激活降本动能。公司大力推进自动化、智能化建设,优化生产工艺与流程。科学调整采掘方式和支护形式,评估支护结构与材料的安全性、经济性,引入新技术新材料减少重复支护;优化采掘部署与班组配置,强化质量标准化考核。全员创新激励机制同步发力,对提出材料替代、工艺优化建议的员工给予奖励,设立“材料浪费红黑榜”,对违规行为扣减绩效,让“节约光荣、浪费可耻”深入人心。
未来,公司将持续深耕精细化管理、深化智能化转型、抓实降本增效,以管理精度优化经营管控环节,夯实高效运行基础,汇聚高质量发展动能。(梁凤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