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豪车市场中,车品牌的等级划分一直非常鲜明。这个市场主要包括了顶级奢侈品牌、奢侈品牌、超豪华品牌、一线豪华品牌和二线豪华品牌。
处于行业“食物链”下端的二线豪华品牌,通常被认为是那些既低调又有品味的消费者的理想选择。为什么会这样?因为这些品牌不像奔驰、宝马、奥迪等拥有广泛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但却稳稳地立足于“豪华”这一门槛上。它们的产品质量和性能通常都不错,甚至在同级别车型中往往表现更佳,因此销量水涨船高。
然而,随着市场格局的逐步变化,二线豪车的地位已经岌岌可危了。比如雷克萨斯,2025年上半年销售了超过8.5万辆,这和过去年销突破20万辆的成绩相比差距明显。而更令人震惊的是,雷克萨斯已经不再那么“高傲”了,曾经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的雷克萨斯ES,如今大幅降价,优惠幅度接近10万元,但即便如此,销量还是不如从前,显然它的日子并不好过。
凯迪拉克的情况则更加糟糕,销量比雷克萨斯更低。2025年上半年,凯迪拉克的销量仅为46804辆,同比下降了19.5%。作为曾经的二线豪车“领军者”,凯迪拉克的滑坡比预期的还要快。即便旗下的凯迪拉克CT5已降价至20万元左右,过去不敢想象的低价,现在却无法阻止其销量的下滑。
另外,林肯汽车的表现也堪忧,在过去6个月里,其销量只有15669辆,同比下跌超过30%。捷豹、英菲尼迪、捷尼赛思等品牌的销量也没有太大起色,半年销量甚至不超过五位数,几乎成了市场的“陪跑”者。
至于二线豪车销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方面是性价比优势的丧失。曾几何时,二线豪车能够凭借更低的价格、更高的动力和更宽敞的空间在国内豪车市场中占据一席之地,它们与BBA等一线豪车的竞争策略是错位的。然而,随着BBA等一线豪车加入降价大潮,二线豪车的生存空间逐渐被挤压。毕竟,消费者买豪车的初衷就是为了彰显身份,BBA的品牌价值一直存在,而如今这些品牌也不再那么高傲,消费者自然没有理由去为那些品牌价值已经打折的二线豪车买单。
另一方面,国产新势力的崛起也让二线豪车的市场地位受到了威胁。理想、蔚来、问界等新兴品牌,凭借着高端定价和强大的技术配置,逐渐占据市场。尤其是问界M9,这款车不仅向宝马X5等豪华中大型SUV发起挑战,而且还精准锁定了中产阶级消费者。随着这些国产品牌在空间、智能化、配置和用车成本等方面的优势愈加显现,二线豪车自然成了“替代品”。
简单来说,过去购买二线豪车的消费者,通常是因为无法负担BBA,而选择了这些品牌。然而,今天的消费者,尤其是年轻人,已经开始倾向于购买那些在新能源技术上领先并且更加符合他们需求的国产新势力。二线豪车已经无法与这些新兴品牌抗衡,它们的市场份额不断被蚕食。
最后,随着中国车市逐步进入新能源时代,二线豪车的竞争力已经显得越来越薄弱。许多品牌仅靠着传统燃油车的“基本盘”维持着市场份额,但在智能化、配置和性能等方面已经远远落后于新兴造车势力。对于这些品牌来说,唯一的出路就是在电动车领域进行彻底的变革,否则它们注定会被中国市场所淘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