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百果园发布2025年上半年业绩预告,报告期内预计归母净亏损3.3-3.8亿元,收入同比减少不超过25%,截至6月30日总门店数量为4386家。单看这份数据,或许会让部分人对百果园的发展产生担忧,但深入剖析便会发现,这些变动源于公司主动的战略调整,是为长期发展蓄力的必经之路,当下其向好的信号已逐渐释放。
主动调整引短期波动,向好拐点已至
根据公告披露,百果园此次业绩变动主要由三方面主动举措导:一是推进高品质高性价比战略,主动调整产品结构,降低毛利率,让利消费者;二是持续推进门店网络优化策略,引导加盟商主动审视门店位置或所在商圈,搬迁或关闭劣势门店,集中资源聚焦优势门店;三是公司在资产减值、股权激励费用分摊等方面的一次性开支增加。
这些“刀刃向内”的自我升级,短期内难免带来拐点阵痛,但从公司公告及券商调研数据来看,目前战略调整已度过关键阶段,困境反转的拐点已然出现。
经营数据正向循环,集体盈利水平逐步提升
伴随消费市场的改革,百果园自2024年下半年起,便开始实行从“高端化”转向“高品质+高性价比”并行策略,针对消费者敏感度较高的水果,推出“好果报恩”等促销活动,同时强化门店服务标准,如“明厨亮灶”工程,“三无退货”政策。通过高品质高性价比水果和服务构建第二竞争力,助推核心经营数据改善,也意味着百果园的战略转型成效逐步落地。
具体而言,据方正证券研报及公司盈利预警公告披露,在战略调整下,2025年上半年,百果园单店销售额已企稳回升,其中客流预计同比增长双位数;同时通过提升高毛利果品占比实现产品结构优化,单店毛利额亦实现同比单位数增长、环比双位数增长。
根据盈利预警公告,公司门店调整已于今年上半年收官,新一轮扩张启动在即。下半年将积极探索新门店类型,以适配不同商圈和消费偏好,重启门店扩张计划,并通过拓展产品类型、优化产品组合、扩展门店规模等措施提升公司的整体盈利水平。
此外,客流回升、单店优化、加盟复苏的全链条循环也体现在百果园的最新经营数据上,客流、单店毛利均双位数增长。从长期来看,百果园价值仍锚定于“高品质”“高性价比”“高服务满意率”的三高措施,在此背景下,公司新一轮成长周期无疑启动在即。
品牌份额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夯实
中国水果产业有着庞大的市场规模,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21年市场规模超过1.2万亿人民币,且未来5年,行业每年仍将保持7.6%的复合增长率。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水果的产业格局分散,行业CR5市占率不足5%,“大行业、小公司”的特征意味着头部企业整合空间巨大。
作为国内水果连锁零售龙头,百果园在供应链、品牌效应和运营能力等方面基础依然深厚。供应链层面,其全球采购团队超300人,与26个国家的800多个直采基地建立合作,深圳般果科技GMV达25.9亿元,覆盖457个城市仓;产品品牌化方面,至2024年底百果园已推出46个招牌果自有产品品牌,销售占比14.7%,“花凰凤梨”“猕宗猕猴桃”等产品已形成一定的差异化优势和口碑效应。To B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2%至12.56亿元,覆盖商超、茶饮及大健康客户;海外出口增速近20%,新增梨、蓝莓等品类,并在印尼开设门店拓展海外市场。这些布局已然为公司构筑了较强的护城河优势,并有望支撑其在充满整合潜力的水果零售赛道进一步提升市场份额。
回望百果园的转型之路,短期业绩波动已抵达拐点。着眼未来,在水果连锁零售行业分散度高、整合空间巨大的背景下,随着消费市场持续回暖,百果园有望凭借成熟的运营模式、强大的品牌影响力和不断拓展的业务版图,加速提升市场份额,实现从短期调整到长期稳健增长的跨越,在行业新一轮发展浪潮中占据更主动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