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工商银行唐山分行勇扛国有大行使命担当,深耕县域经济沃土,通过深化银担合作、创新金融产品,为唐山地区特色农业发展与产业升级注入强劲动能,切实解决农户没有抵押物的贷款难题。截至2025年8月末,该行普惠涉农贷款增量突破30亿元,贷款总增量超百亿元,以金融活水润泽乡田,谱写出银担协同支农新篇章。
唐山市迁西县素有“中国板栗之乡”美誉,板栗种植是当地农民致富的“金钥匙”,但分散经营、资金短缺制约着产业现代化发展。工商银行唐山分行创新推出“板栗贷”,精准破解种植户融资难题。在迁西县汉儿庄镇,栗农李大姐经营着百亩板栗园,计划引进智能分拣设备提升产品附加值,却因缺乏有效抵押物陷入资金困境。工行客户经理主动对接,仅用3天便为其发放50万元信用贷款。有了资金支持,李大姐不仅购置新型设备,还建成标准化仓储车间,带动周边20余户栗农组建合作社,板栗收购规模进一步扩大。通过“板栗贷”等特色产品的精准灌溉,迁西县板栗产业贷款覆盖率逐步提升,金融活水正助推“迁西板栗”国家地理标志品牌焕发新生机。
针对涉农主体担保难、风险高的痛点,工商银行唐山分行与河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深度协作,创新“见贷即保”业务模式,构建风险共担机制。在玉田县,集强农业合作社从事蔬菜集约化育苗,因扩建智能化育苗工场面临100万元资金缺口,传统贷款模式下,合作社的植物新品种权、智能温室等资产难以估值,融资进程屡屡受阻。工行唐山分行联合省农担公司组建专项服务团队,通过“农担增信”担保模式,实现48小时完成从尽调到放款全流程。资金注入后,合作社年育苗能力从400万株跃升至700万株,银担协同的“乘数效应”持续显现。
在滦南县,工行唐山分行将普惠金融触角延伸至养殖业末梢神经。养殖户王大哥经营肉牛养殖多年,因缺乏规范财务记录,以往申请贷款频频碰壁。该行推出的“养殖e贷”通过分析养殖场数据、进出栏记录等信息构建授信模型,为其精准核定80万元信用额度。获得资金支持后,王大哥不仅扩建标准化牛舍,还引进全混合日粮搅拌机等设备,实现养殖规模从80头增至150头,年利润增长超40万元。通过“数据画像”等科技手段,该行已为滦南县超20户养殖户建立信用档案,普惠型涉农贷款户均审批时效压缩至48小时,真正让金融活水“贷”动乡村特色养殖业蓬勃发展。
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赛道上,工行唐山分行推出板栗贷、农担贷、养殖e贷等特色产品,打造出“数字赋能、银担联动、产融结合”的三农服务新模式。随着涉农信贷资金的持续灌溉,燕山脚下的板栗园、渤海湾畔的养殖场、冀东平原的蔬菜基地正焕发出勃勃生机,金融活水润泽乡土的生动实践接续上演。(王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