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进入高峰期,保险资金2025年上半年的投资布局逐渐清晰。Wind数据显示,截至二季度末,险资重仓持有1067只A股标的,持仓市值达1.57万亿元,其中280只个股获得增持,资金流向集中于银行、通信等低估值高分红板块。中国人寿、太平资产等机构对中信银行、中国移动等标的的加仓动作,凸显险资追求收益确定性与风险可控的核心逻辑。
从行业配置看,险资延续"稳健优先"策略。银行板块以4376亿元持仓市值稳居榜首,公用事业、交通运输分别以463亿元、415亿元位列二三。制造业领域则呈现分散布局特征,硬件设备、电气设备、化工行业分别有109只、74只、71只个股被纳入持仓。中泰证券研报指出,通信、银行、食品饮料等22个行业二季度获险资重点增持,其中中国移动、中信银行等标的被多家机构共同看好。
举牌市场呈现新特征。今年以来险资举牌次数达30次,H股占比超八成。平安人寿频繁举牌工商银行H股、邮储银行H股等金融标的,长城人寿则瞄准中国水务、大唐新能源等公用事业企业。分析人士指出,银行股因稳定分红和低估值特性成为举牌核心,而公用事业、能源板块的现金流优势也吸引险资长期配置。
政策推动下,险资长期投资改革试点持续深化。三批试点累计批准金额2220亿元,国寿、新华、太保等8家头部机构及中邮保险、中汇人寿等中小险企参与其中。目前已成立7家险资系私募基金管理人,6只产品进入运作阶段。以国丰兴华管理的鸿鹄基金为例,一期持有伊利股份、中国电信等标的,二期布局中国石油、中国神华,三期产品则现身中国石化、大秦铁路前十大股东。
业绩表现方面,新华保险半年报显示,鸿鹄基金一期截至6月末总资产571.12亿元,上半年实现净利润9.68亿元。新华资产总裁陈一江透露,一期已完成建仓,二期主体建仓基本完成,三期自7月初启动,选股标准聚焦治理完善、股息稳定、流动性好的企业。中国人寿副总裁刘晖在业绩会上表示,下半年将关注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等板块轮动机会,同时加大港股新经济与高股息标的配置。
监管层面,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保险公司资金运用余额达36.23万亿元,其中股票投资余额3.07万亿元,较2024年末增长6400亿元。中国人保副总裁才智伟强调,高股息策略在利率下行周期中具有稳定组合收益的作用,公司将稳步提升OCI股票配置比例。市场人士认为,险资作为长期资金代表,其"高股息打底、均衡配置增厚收益"的策略,将持续影响A股市场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