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中国门窗行业,变革的浪潮正以前所未有的力度席卷而来。市场洗牌加速,同质化竞争加剧,叠加消费需求升级,门窗企业面临着“不进则退”的严峻考验。当行业陷入“价格战”的泥沼,当消费者对门窗的认知从“遮风挡雨”向“高性能体验”跃迁,如何在变局中找到破局之道,成为每个门窗企业必须思考的命题。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慧宁门窗却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 ——2025年上半年销售业绩同比增长30%。这份成绩的背后,是对产品品质的坚守,是对消费需求的敏锐洞察,更是对行业趋势的前瞻性布局。搜狐家居《2025时代的「答案」》系列访谈走进慧宁门窗,对话慧宁门窗董事长胡守锋,探寻这家企业在行业巨变中稳步前行的“答案”。
一、破局之道:以产品为根,以服务为翼
“不管当下如何卷,我们一定都要有破局之道,而破局之道的核心是产品。” 胡守锋在访谈中开门见山地道出了慧宁门窗逆势增长的关键。在他看来,门窗并非快消品,只有坚守品质初心,才能让消费者“用得无忧”,而这种信任最终会转化为市场的正向反馈 ——“消费者用完以后会给我们转介绍,产生裂变,订单自然源源不断”。
2025 年上半年,慧宁门窗的业绩增长并非偶然,而是“产品 + 服务”双轮驱动的必然结果。胡守锋将其总结为三个维度的协同发力:
产品端:聚焦系统门窗的 “五性”(水密性、气密性、抗风压性、保温隔热性、隔声性),通过技术升级提升产品性能,满足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
管理端:推行企业内部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与成本控制,为产品竞争力打下基础;
渠道端:深化与全国数百位经销商的 “陪跑” 模式,通过统一培训、标准输出,确保终端服务质量与品牌理念一致。
“产品做好是基础,但如果没有好的交付,一切都是空谈。” 胡守锋还特别强调交付环节的重要性。门窗的安装质量直接影响最终体验,为此,慧宁门窗从“量尺到安装”制定了全流程标准:统一使用白云胶、自切螺丝等高品质安装材料,定期对全国门店进行安装培训,经常派人到门店现场指导。“最后一公里的交付做好了,客户的体验感才会真正提升。”
二、产品革新:重新定义系统门窗的 “五性” 标准
在行业内,不少消费者对“系统门窗”的认知仍停留在“断桥平开窗”的层面,但胡守锋认为,真正的系统门窗远不止于此。“系统窗从设计开始就围绕‘五性’展开,少了任何一性,都只能叫普通断桥窗。”
2025年,慧宁门窗推出的新品正是以 “五性” 为核心进行技术突破,精准击中消费需求的升级痛点。作为门窗的基础性能,水密性与气密性是慧宁首先攻克的目标,通过优化型材结构与密封工艺,即使在暴雨天气,也能有效阻挡雨水渗透与空气渗漏;针对沿海地区频发的台风等恶劣天气,新品采用高强度型材与加强中梃设计,抗风压性能达到行业高标准,为高层建筑提供坚实安全保障;在保温隔热性上,慧宁通过加宽隔热条、升级玻璃配置,显著提升效果,无论是南方消费者关注的 “隔热”,还是北方消费者重视的 “保温” 需求,都能得到满足,胡守锋观察到一个细节:“现在消费者会主动问‘K 值是多少’‘U 值是多少’,这说明他们对保温隔热的认知已经非常专业了”;而针对城市噪音污染问题,新品通过多腔体结构、三层中空玻璃与多道密封设计,将隔音效果提升至 42 分贝以上,确保消费者在家中能享受“深度睡眠”。
“消费者的需求已经从‘基本功能’转向‘品质体验’,我们的产品革新必须紧跟这一趋势。” 胡守锋表示,慧宁门窗的新品不仅在性能上“做极致”,更在细节上“做体验”,例如隐藏式排水设计、防坠链装置等,让产品在安全、便捷性上更贴合日常生活场景。
三、渠道革新:出海、旧改与新媒体,三线拓展新增长极
当国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慧宁门窗早已将目光投向更广阔的天地。“如果只靠国内市场,路可能会越走越窄。”胡守锋认为,新的增长点藏在“出海”“旧改”与“新媒体”三大赛道中,三者协同发力,为企业构建起多元化的增长矩阵。
在出海布局上,慧宁门窗采取“一把手工程”策略,由胡守锋亲自带队开拓海外市场。“出海不是组建一个团队就能做好的,需要企业的一把手冲在前面,了解当地需求,快速调整方向。” 目前,慧宁已在东南亚的菲律宾开设两家专卖店,并与非洲坦桑尼亚、土库曼斯坦等国的建筑商达成合作,正在洽谈的别墅工程订单达数十套。
胡守锋坦言,出海之路并非一帆风顺,语言障碍、消费习惯差异、产品适配性等都是需要攻克的难题。“比如东南亚客户更关注门窗的通风性与防晒性,我们就针对性地调整型材与玻璃配置;非洲客户重视成本与耐用性,我们就优化工艺、控制价格。” 通过“本土化定制” 策略,慧宁正逐步在海外市场建立品牌认知。
在旧改领域,慧宁门窗将其视为“细水长流”的增量市场。“20年以上的老房子,门窗大多面临老化问题,从老式塑钢窗到普通断桥窗,都有更换需求。” 胡守锋表示,旧改市场虽不集中,但需求稳定,且客户对品质的要求更高 —— 经历过门窗老化的消费者,更能体会到高性能系统窗的价值。
为此,慧宁通过与物业、装修公司合作,提供“测量 - 设计 - 安装 - 售后”一站式服务,针对老房墙体不规整、安装空间有限等问题,开发专用安装配件与施工方案。 胡守锋透露,2025年慧宁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的旧改订单数量,明显呈持续上升趋势。
“现在的消费者,买门窗前会先在抖音、小红书搜索,线上没声音的品牌,很难进入他们的选择清单。” 胡守锋深刻意识到新媒体的重要性,不仅亲自下场拍摄短视频,分享产品细节、工厂实景与创业故事,更带动经销商共同转型,打造“品牌总部 + 区域门店”的新媒体矩阵。
为了降低经销商的转型门槛,慧宁组建了专门的新媒体团队,提供“文案 + 脚本 + 培训”的全流程支持。 胡守锋认为,新媒体不仅是引流工具,更是品牌传递价值的窗口,“消费者通过视频看到我们的生产过程、检测标准,信任自然就建立了。”
四、行业预判:智能制造将成颠覆性变革核心
“未来5-10 年,门窗行业会迎来一场颠覆性变革,而变革的核心就是智能制造。”胡守锋在访谈中笃定地表示,传统门窗生产依赖人工切割、组装,不仅效率低、误差大,更难以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标准化的双重需求,“智能制造不是选择题,而是生存题。”
胡守锋以生产场景对比说明:传统模式下,太过依赖人工,生产效率低,且品质不可控;而智能化生产线通过数控切割、机器人组装,只需少量工人配合,就能实现大幅产能提升,且产品精度能得到极大保障,从切割到组装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严格遵循标准参数。“效率和精度的双重提升,正是智能制造的颠覆性所在。”
更重要的是,智能制造能实现“大规模定制”。消费者在门店选好款式、尺寸后,订单数据直接传入工厂系统,生产线自动调整参数,从切割到打包全程无需人工干预。 胡守锋认为,这种 “效率 + 精度 + 定制” 的三重优势,将彻底改写行业竞争规则。
正是基于对智能制造的深刻认知,2025年慧宁门窗联合另外两家门窗品牌,共同成立了“匠轩家居集团”。“单打独斗做智能制造,成本太高。” 胡守锋解释道,一条智能化生产线投入动辄几百万,且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维护,三家企业联合后,不仅能分摊成本,更能共享技术、人才。
胡守锋进一步预判,随着智能制造的普及,门窗行业会呈现 “两极分化”:头部企业通过智能制造掌握标准制定权,中小品牌要么加入生态链做配套,要么被市场淘汰。“匠轩家居集团的目标,就是成为行业智能制造的标杆,带动更多企业转型,让中国门窗‘制造大国’走向‘智造强国’。”
总结:“行业再变,消费者对‘好门窗’的需求不变 —— 性能好、服务好、体验好。” 胡守锋的这句话,道出了慧宁门窗穿越周期的核心逻辑。
2025年的慧宁门窗,以产品“五性”为基石,筑牢品质护城河;以出海、旧改、新媒体为拓展,打开增长新空间;以智能制造为前瞻布局,抢占行业变革制高点。从产品到渠道,从当下到未来,慧宁的每一步都踩在行业变革的节点上。
正如胡守锋所言:“时代的答案,不在过去的经验里,而在对趋势的判断里,在对用户的敬畏里。” 随着匠轩家居集团的落地,慧宁门窗正以“变革者”的姿态,为门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写下属于自己的“时代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