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假期刚过去没多久,身在工位、心却不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盘算“拼好假”出游攻略了。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不请假出游攻略”,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边是北上广周末游目的地清单,一边是平价机票盲盒推荐帖,还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周五下班后拎包出游的Solotrip……现在,旅行早已不是长假专属。年轻人渴望的,是一场真正的 “出逃式旅行”。表面上大家还在讨论KPI和项目进度,其实心里已经飞到了城市的另一端,遐想着,等周五同事还在焦头烂额写周报时,自己已经离开了这座牛马伤心之城,风轻云淡地发出一条定位远方的朋友圈,配文:“闪现。”
而最重要的一定是——如何用精心策划的九宫格照片传递出自己的快乐。对一生执着于出片的年轻人来说,旅游就是一项修行。在挖掘美丽景色、美好瞬间的同时,大家也在绞尽脑汁想,如何晒出独树一帜的优质大片,在千篇一律的游客照中脱颖而出。
最近,小红书上有个新晋的火爆话题标签:#审美积累,浏览量已经突破了102亿。话题下的内容五花八门,从时尚穿搭、艺术符号、时尚大片到摄影师代表作欣赏,年轻人奉行每日积累一点点,培养自己的审美嗅觉,以便在未来的旅拍中大展拳脚。
在一次美好的旅行中,拍照技术与审美积累已经成了为旅程加分的高级玩法。年轻人在这件事上可谓是花式内卷,甚至渐渐演化出了一套自己的“视觉黑话”体系。
比如,拍出电影感,就是“高级感”的代名词。你可能会在每个景点附近看见两个年轻人,一个摆着pose,另一个拿着手机反复调整角度,只为求一个“完美构图”。
仅仅如此还不够,旅行照片,当然要把自己拍出故事感和“主角感”。
新生代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对着镜头比个尴尬的剪刀手,只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相反,他们更想要将自己融入这片绝景之中,幻想自己有可能与这里的人、事、物有怎样的交集。于是,他们又开始疯狂收藏各类拍照姿势教程,“不看镜头怎么拍自然?”“如何与环境互动?”“背影照怎么拍出氛围感?”
为了加深沉浸感,还有不少人选择租用特色服饰、提前准备道具,让凹造型更加合理化。据途牛旅游网数据,2024年订购旅游产品的10%女性用户选择了附带旅拍服务的跟团游产品,洱海骑行旅拍、汉服或少数民族服饰体验等格外受欢迎。
旅拍大市场的火热,背后是年轻人对拍出个人“风格化大片”的重视,和对记录旅行珍贵时刻的执念。
其实这种纪录旅行的传统由来已久,对一辈子很少出去旅游的父母辈来说,出去一次就一定会带回来一本相册。如今到了移动影像时代,拍照门槛进一步降低,上一代那种冲洗相片的旅游仪式感,也被转移到了移动端——相比笨重的专业设备,手机让创作变得更加随心所欲,走到哪、带到哪,手机取代相机成了承接年轻人艺术表达的载体。
越来越多人开始研究,如何用这一台小小的手机拍出专业大片的效果。他们认真学习捕捉光线的变化、寻找刁钻的拍摄角度、调节后期参数。影视飓风近期推出了《8节课用iPhone拍电影感》售价49元,很快就有25万人购买,为用手机拍出大片,年轻人觉得,这点学费还是必须交的。
毕竟即便是用手机做旅拍神器,年轻人也不希望让人一眼看出“手机感”,他们更想要自己的随手一拍,就让人觉得这张照片背后一定做了很多功课。他们要用最简单的设备,拍出“风格化大片”,为旅行留下特别纪念。
然而,随手拍听起来很容易,却不是人人都是摄影师。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缺乏摄影基础知识,会导致旅拍途中出现许多料想不到的问题。
95后的若琳至今记得头一次站在九寨沟五彩池边感受到的震撼,池水真的像电脑屏幕壁纸一样,呈现出梦幻的、层层递进的蓝绿色,像仙境一般。实地来到九寨沟前,她一直以为网图都是后期调色P的。
她马上举起手机,想把眼前所见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记录在镜头中,却遗憾地发现无论怎么调整视角,顺光、逆光,照出的池子都像是蒙了一层灰纱般暗淡的色彩,完全无法还原她眼睛感受到的震撼。
拍出来的,总和看见的不一样,这是许多人成为朋友圈摄影大师前最难的一关。手机里囤积了上万张的海量照片,“废片率”却高居不下——有时照片是一片噪点巨大的虚影,美景直接被拍毁,有时光线角度不佳,人脸黑黑的,发出来就有损形象。始终,画质不清晰不理想,让许多照片被永久封存在了手机相册里,都是“见光死”。
当想拍摄码头渔船和日落时,效果却大失所望
在最具氛围感的晨昏时分,手机却往往最先“失明”。
90后的Lila在上个国庆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她想在草原上留下追逐落日、拥抱自由的美照。旅游搭子是咔咔拍个不停,可等传图时Lila才发现,这些照片要么是背光,把人脸照得漆黑一片,要么是太阳直接过曝,变成一个毫无细节的小亮点。
旅伴也是给她粗略看过成片,她当时觉得没什么问题,构图取景都还合适,但回到酒店仔细打开图看才发现,太阳附近总是清晰度很低,人脸又很暗,即使造型凹得已经很到位了,却还是透露出一种手机取景的劣质感。她翻了一下过往的照片觉得类似的问题在反复出现,海南岛的日落也是被拍得不尽如人意,焦虑的她只能在小红书上发帖求助:“有人和我一样,总是把太阳拍废吗?”
评论区有人留言道:“你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相机的动态范围。”这又让Lila犯了难,这么专业的术语自己哪里听过?也有人提出快速的解决方案,比如怎么修图拯救“废片”,建议很多,Lila看了100多条评论后懒癌又发作了,“看起来好麻烦,最后我还是没发这张照片。”
精心凹好的时尚大片造型,常常败给混乱的光线,想记录一个跃起摆手的生动瞬间,也可能得到“闪电五连鞭”式的模糊虚影。尤其live实况照片出现后,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在发照片时保留live格式,难的是实况照片更不好把握,经常出现前后帧全是虚影,或者最后定格画面不好的情况,这样的照片发了也难受,不发更难受。
年轻人发现,“出片”成了一件很玄学的事情,能不能照出“人生照片”,时间、地点、手感、运气都成了变量,结果也只能听天由命,或者依靠数量取胜——只要拍得够多,总能挑出来几张能看的吧?到最后,拍照本来只是旅行中的点缀,却舍本逐末变成了主线,到哪个景点都为了保证出片率而费时费力,旅行倒变成为出片服务的。
更有人开始“邪修”出片,投入“视频式出片”的怀抱,先录一段小视频,再回家逐帧比对截图,能最大限度保证出片的稳定性,不浪费任何一次布景。且不说这个过程多么低效,单是截图的画质与原图直出的差距,就足以让人叹息。结局是年轻人被放上了取舍的天平:要画质,就没有精彩的造型;要精彩的瞬间,就必须牺牲画质。
所有这些出片痛点,都指向一个核心诉求——年轻人追求“出片”的确定性。人不是永远在路上,难得一次的旅行,他们需要的,是一部能真正还原眼前所见、清晰记录每一个心动瞬间的设备。
许多人尝试过将目光投向专业设备,却无奈地发现,普通人和专业摄影师之间真的有“壁”。
富士相机曾是新手入坑的最上选,只因坊间流传“富士拍氛围人像很牛”;拍立得、CCD相机也借着复古回潮卖断货了一回,大家意识到,既然拍照清晰度不够,干脆“打不过就加入”,追求“失真氛围感”,变清晰度的劣势为优势;接着,GOPRO等运动相机也迎来一次购买高峰,大家舍弃照片迎接视频,想把vlog作为朋友圈发布的重头戏。
然而,“买了”不等于“会用”,从设备拥有者晋级到专业摄影师中间也是万里长征。一是发现出门必须携带相机包,小心呵护设备后,便携性大大降低;二来,学了很久的光圈、焦距、ISO,实际取景时理论和实践完全对接不上,设备强化了,不等于“你强化了”;拍摄完上传还是个问题,想发个社交媒体,在相机、电脑、手机上互传倒腾半天,最后还可能因为文件过大传输失败,且相机是完全没有传输live图片的功能的。
动辄几千上万的设备投入,仅在偶尔的几次旅行中心血来潮携带,绝大多数结局都是吃灰。更不用说很多人都处在观望状态,根本没狠下心剁手。
一番折腾后,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回归了手机,轻装上阵。不仅如此,年轻人还在筛选一部够格做相机的优秀手机——既然决定全程以手机陪同旅行,就需要一部能作为旅拍神器的智能手机。
因此在选择一部新手机时,影像实力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不少年轻人都会特意寻找把“拍照”技能点拉满的手机,他们对于画质清晰度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而OPPO敏锐地洞察到这一趋势,在新推出的OPPO Find X9系列聚焦于“画质革命”,精准锁定旅拍中的核心痛点。
Find X9系列搭载的大底传感器首次支持在照片模式下直出8K超清照片,实现了400%的清晰度提升。这意味着,无论是五彩池的斑斓纹理,还是远方建筑的细微轮廓,放大后依然清晰可见;其搭载的经哈苏认证的2亿像素超清长焦镜头,通过多帧融合技术实现了“真2亿”画质,让远处的风景不再只是模糊的背景板。
在解决清晰度的基础上,Find X9系列还能进一步理解复杂的光线环境。全系普及的Ultra同款丹霞色彩还原镜头,配合第四代色彩还原技术,连重庆洪崖洞夜晚的霓虹灯光也都能得到精准还原。无论身处何种光线条件下,都能确保人景和谐,轻松拍出氛围人像。
除了静态画质,Find X9系列在动态捕捉上也实现了突破。与索尼深度合作定制的满血版LYT-828传感器,首发"瞬时三曝光"技术,能够同时捕捉高光、暗部和极限抓拍帧,Find X9同时支持4K超清实况照片的拍摄与分享,即便是动态影像也能做到帧帧清晰,解决实况照片虚影过多的问题。
同样,在OPPO X8上即备受好评的大师模式也在Find X9上迎来了全新升级。这一模式真正做到了将专业相机的影像控制能力,以普通用户都能理解和使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个人都能轻松用手机调出高级色调,直出具有专业质感的影像作品,让手机照片也能被“误认”成出自高级相机设备。
多年来,OPPO一直秉持着科技创新的长期主义,拓展移动影像的边界,专注于每一代解决一个关键影像难题,让用户的拍照体验更加轻盈自在。从Find X5系列首发堆栈式传感器让手机走出“暗光时代”,到X6系列确立“正确影调”,再到X7、X8系列深耕“中间调”与“人景关系”,OPPO推动计算摄影从比拼参数走向追求质感与氛围,再到如今X9系列的画质革命,带来从前难以想象的移动影像画质体验——每一代产品都在实现新的技术革新、新的体验升级。
正是这一次次的迭代突破,让手机影像越来越接近专业相机的全能体验,让移动端也能系统性实现主体清透、色彩精准、光影生动的人景和谐效果,对标相机,让手机人像摄影不再仅仅是枯燥的大头照。
今年Find X9发布会上,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还同步宣布OPPO推出“相机置换专补”计划,用户可以参与活动将自己手里的相机置换为Find X9 Pro,可享受官方至高1400元补贴,让更多渠道的用户尝试以旧换新,感受不一样的移动影像体验。
正如OPPO影像器件部部长周奇群所言:研究人的眼睛,努力还原那种“人眼感知的真实”,OPPO Find X9系列基于“所见即所得”的理念,致力于实现一场彻底的影像平权。对于渴望在旅途中随时记录美好、却又不想被专业设备所累的年轻人来说,OPPO Find X9系列可能是实现“手机对标相机”的最优选择。带着它上路,就像有一位轻便又专业的旅拍搭档,让每个在旅途中的行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摄影师。
你遇到过怎样的旅拍难题?
你会如何定制自己的风格化大片?
本文由「后浪研究所」原创出品, 转载或内容合作请点击?转载说明?;违规转载必究。
寻求报道
本文图片来自:企业授权、作者拍摄
36氪旗下年轻态公众号——后浪研究所(youth36kr)
当AI从“说话”到“办事”:两种商业未来的终极抉择
聚焦全球优秀创业者,项目融资率接近97%,领跑行业
十一假期刚过去没多久,身在工位、心却不在的年轻人已经开始盘算“拼好假”出游攻略了。
在社交媒体上搜索“不请假出游攻略”,你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边是北上广周末游目的地清单,一边是平价机票盲盒推荐帖,还有不少人分享了自己周五下班后拎包出游的Solotrip……现在,旅行早已不是长假专属。年轻人渴望的,是一场真正的 “出逃式旅行”。表面上大家还在讨论KPI和项目进度,其实心里已经飞到了城市的另一端,遐想着,等周五同事还在焦头烂额写周报时,自己已经离开了这座牛马伤心之城,风轻云淡地发出一条定位远方的朋友圈,配文:“闪现。”
而最重要的一定是——如何用精心策划的九宫格照片传递出自己的快乐。对一生执着于出片的年轻人来说,旅游就是一项修行。在挖掘美丽景色、美好瞬间的同时,大家也在绞尽脑汁想,如何晒出独树一帜的优质大片,在千篇一律的游客照中脱颖而出。
最近,小红书上有个新晋的火爆话题标签:#审美积累,浏览量已经突破了102亿。话题下的内容五花八门,从时尚穿搭、艺术符号、时尚大片到摄影师代表作欣赏,年轻人奉行每日积累一点点,培养自己的审美嗅觉,以便在未来的旅拍中大展拳脚。
在一次美好的旅行中,拍照技术与审美积累已经成了为旅程加分的高级玩法。年轻人在这件事上可谓是花式内卷,甚至渐渐演化出了一套自己的“视觉黑话”体系。
比如,拍出电影感,就是“高级感”的代名词。你可能会在每个景点附近看见两个年轻人,一个摆着pose,另一个拿着手机反复调整角度,只为求一个“完美构图”。
仅仅如此还不够,旅行照片,当然要把自己拍出故事感和“主角感”。
新生代群体已经不满足于单纯对着镜头比个尴尬的剪刀手,只留下“到此一游”的痕迹——相反,他们更想要将自己融入这片绝景之中,幻想自己有可能与这里的人、事、物有怎样的交集。于是,他们又开始疯狂收藏各类拍照姿势教程,“不看镜头怎么拍自然?”“如何与环境互动?”“背影照怎么拍出氛围感?”
为了加深沉浸感,还有不少人选择租用特色服饰、提前准备道具,让凹造型更加合理化。据途牛旅游网数据,2024年订购旅游产品的10%女性用户选择了附带旅拍服务的跟团游产品,洱海骑行旅拍、汉服或少数民族服饰体验等格外受欢迎。
旅拍大市场的火热,背后是年轻人对拍出个人“风格化大片”的重视,和对记录旅行珍贵时刻的执念。
其实这种纪录旅行的传统由来已久,对一辈子很少出去旅游的父母辈来说,出去一次就一定会带回来一本相册。如今到了移动影像时代,拍照门槛进一步降低,上一代那种冲洗相片的旅游仪式感,也被转移到了移动端——相比笨重的专业设备,手机让创作变得更加随心所欲,走到哪、带到哪,手机取代相机成了承接年轻人艺术表达的载体。
越来越多人开始研究,如何用这一台小小的手机拍出专业大片的效果。他们认真学习捕捉光线的变化、寻找刁钻的拍摄角度、调节后期参数。影视飓风近期推出了《8节课用iPhone拍电影感》售价49元,很快就有25万人购买,为用手机拍出大片,年轻人觉得,这点学费还是必须交的。
毕竟即便是用手机做旅拍神器,年轻人也不希望让人一眼看出“手机感”,他们更想要自己的随手一拍,就让人觉得这张照片背后一定做了很多功课。他们要用最简单的设备,拍出“风格化大片”,为旅行留下特别纪念。
然而,随手拍听起来很容易,却不是人人都是摄影师。对大多数普通人而言,缺乏摄影基础知识,会导致旅拍途中出现许多料想不到的问题。
95后的若琳至今记得头一次站在九寨沟五彩池边感受到的震撼,池水真的像电脑屏幕壁纸一样,呈现出梦幻的、层层递进的蓝绿色,像仙境一般。实地来到九寨沟前,她一直以为网图都是后期调色P的。
她马上举起手机,想把眼前所见到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记录在镜头中,却遗憾地发现无论怎么调整视角,顺光、逆光,照出的池子都像是蒙了一层灰纱般暗淡的色彩,完全无法还原她眼睛感受到的震撼。
拍出来的,总和看见的不一样,这是许多人成为朋友圈摄影大师前最难的一关。手机里囤积了上万张的海量照片,“废片率”却高居不下——有时照片是一片噪点巨大的虚影,美景直接被拍毁,有时光线角度不佳,人脸黑黑的,发出来就有损形象。始终,画质不清晰不理想,让许多照片被永久封存在了手机相册里,都是“见光死”。
当想拍摄码头渔船和日落时,效果却大失所望
在最具氛围感的晨昏时分,手机却往往最先“失明”。
90后的Lila在上个国庆终于如愿以偿来到了呼伦贝尔大草原,她想在草原上留下追逐落日、拥抱自由的美照。旅游搭子是咔咔拍个不停,可等传图时Lila才发现,这些照片要么是背光,把人脸照得漆黑一片,要么是太阳直接过曝,变成一个毫无细节的小亮点。
旅伴也是给她粗略看过成片,她当时觉得没什么问题,构图取景都还合适,但回到酒店仔细打开图看才发现,太阳附近总是清晰度很低,人脸又很暗,即使造型凹得已经很到位了,却还是透露出一种手机取景的劣质感。她翻了一下过往的照片觉得类似的问题在反复出现,海南岛的日落也是被拍得不尽如人意,焦虑的她只能在小红书上发帖求助:“有人和我一样,总是把太阳拍废吗?”
评论区有人留言道:“你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相机的动态范围。”这又让Lila犯了难,这么专业的术语自己哪里听过?也有人提出快速的解决方案,比如怎么修图拯救“废片”,建议很多,Lila看了100多条评论后懒癌又发作了,“看起来好麻烦,最后我还是没发这张照片。”
精心凹好的时尚大片造型,常常败给混乱的光线,想记录一个跃起摆手的生动瞬间,也可能得到“闪电五连鞭”式的模糊虚影。尤其live实况照片出现后,许多年轻人都会选择在发照片时保留live格式,难的是实况照片更不好把握,经常出现前后帧全是虚影,或者最后定格画面不好的情况,这样的照片发了也难受,不发更难受。
年轻人发现,“出片”成了一件很玄学的事情,能不能照出“人生照片”,时间、地点、手感、运气都成了变量,结果也只能听天由命,或者依靠数量取胜——只要拍得够多,总能挑出来几张能看的吧?到最后,拍照本来只是旅行中的点缀,却舍本逐末变成了主线,到哪个景点都为了保证出片率而费时费力,旅行倒变成为出片服务的。
更有人开始“邪修”出片,投入“视频式出片”的怀抱,先录一段小视频,再回家逐帧比对截图,能最大限度保证出片的稳定性,不浪费任何一次布景。且不说这个过程多么低效,单是截图的画质与原图直出的差距,就足以让人叹息。结局是年轻人被放上了取舍的天平:要画质,就没有精彩的造型;要精彩的瞬间,就必须牺牲画质。
所有这些出片痛点,都指向一个核心诉求——年轻人追求“出片”的确定性。人不是永远在路上,难得一次的旅行,他们需要的,是一部能真正还原眼前所见、清晰记录每一个心动瞬间的设备。
许多人尝试过将目光投向专业设备,却无奈地发现,普通人和专业摄影师之间真的有“壁”。
富士相机曾是新手入坑的最上选,只因坊间流传“富士拍氛围人像很牛”;拍立得、CCD相机也借着复古回潮卖断货了一回,大家意识到,既然拍照清晰度不够,干脆“打不过就加入”,追求“失真氛围感”,变清晰度的劣势为优势;接着,GOPRO等运动相机也迎来一次购买高峰,大家舍弃照片迎接视频,想把vlog作为朋友圈发布的重头戏。
然而,“买了”不等于“会用”,从设备拥有者晋级到专业摄影师中间也是万里长征。一是发现出门必须携带相机包,小心呵护设备后,便携性大大降低;二来,学了很久的光圈、焦距、ISO,实际取景时理论和实践完全对接不上,设备强化了,不等于“你强化了”;拍摄完上传还是个问题,想发个社交媒体,在相机、电脑、手机上互传倒腾半天,最后还可能因为文件过大传输失败,且相机是完全没有传输live图片的功能的。
动辄几千上万的设备投入,仅在偶尔的几次旅行中心血来潮携带,绝大多数结局都是吃灰。更不用说很多人都处在观望状态,根本没狠下心剁手。
一番折腾后,大部分年轻人还是回归了手机,轻装上阵。不仅如此,年轻人还在筛选一部够格做相机的优秀手机——既然决定全程以手机陪同旅行,就需要一部能作为旅拍神器的智能手机。
因此在选择一部新手机时,影像实力成为关键考量因素。不少年轻人都会特意寻找把“拍照”技能点拉满的手机,他们对于画质清晰度的需求前所未有地强烈。而OPPO敏锐地洞察到这一趋势,在新推出的OPPO Find X9系列聚焦于“画质革命”,精准锁定旅拍中的核心痛点。
Find X9系列搭载的大底传感器首次支持在照片模式下直出8K超清照片,实现了400%的清晰度提升。这意味着,无论是五彩池的斑斓纹理,还是远方建筑的细微轮廓,放大后依然清晰可见;其搭载的经哈苏认证的2亿像素超清长焦镜头,通过多帧融合技术实现了“真2亿”画质,让远处的风景不再只是模糊的背景板。
在解决清晰度的基础上,Find X9系列还能进一步理解复杂的光线环境。全系普及的Ultra同款丹霞色彩还原镜头,配合第四代色彩还原技术,连重庆洪崖洞夜晚的霓虹灯光也都能得到精准还原。无论身处何种光线条件下,都能确保人景和谐,轻松拍出氛围人像。
除了静态画质,Find X9系列在动态捕捉上也实现了突破。与索尼深度合作定制的满血版LYT-828传感器,首发\"瞬时三曝光\"技术,能够同时捕捉高光、暗部和极限抓拍帧,Find X9同时支持4K超清实况照片的拍摄与分享,即便是动态影像也能做到帧帧清晰,解决实况照片虚影过多的问题。
同样,在OPPO X8上即备受好评的大师模式也在Find X9上迎来了全新升级。这一模式真正做到了将专业相机的影像控制能力,以普通用户都能理解和使用的方式呈现出来,每个人都能轻松用手机调出高级色调,直出具有专业质感的影像作品,让手机照片也能被“误认”成出自高级相机设备。
多年来,OPPO一直秉持着科技创新的长期主义,拓展移动影像的边界,专注于每一代解决一个关键影像难题,让用户的拍照体验更加轻盈自在。从Find X5系列首发堆栈式传感器让手机走出“暗光时代”,到X6系列确立“正确影调”,再到X7、X8系列深耕“中间调”与“人景关系”,OPPO推动计算摄影从比拼参数走向追求质感与氛围,再到如今X9系列的画质革命,带来从前难以想象的移动影像画质体验——每一代产品都在实现新的技术革新、新的体验升级。
正是这一次次的迭代突破,让手机影像越来越接近专业相机的全能体验,让移动端也能系统性实现主体清透、色彩精准、光影生动的人景和谐效果,对标相机,让手机人像摄影不再仅仅是枯燥的大头照。
今年Find X9发布会上,OPPO首席产品官刘作虎还同步宣布OPPO推出“相机置换专补”计划,用户可以参与活动将自己手里的相机置换为Find X9 Pro,可享受官方至高1400元补贴,让更多渠道的用户尝试以旧换新,感受不一样的移动影像体验。
正如OPPO影像器件部部长周奇群所言:研究人的眼睛,努力还原那种“人眼感知的真实”,OPPO Find X9系列基于“所见即所得”的理念,致力于实现一场彻底的影像平权。对于渴望在旅途中随时记录美好、却又不想被专业设备所累的年轻人来说,OPPO Find X9系列可能是实现“手机对标相机”的最优选择。带着它上路,就像有一位轻便又专业的旅拍搭档,让每个在旅途中的行人,都能成为自己生活的摄影师。
你遇到过怎样的旅拍难题?
你会如何定制自己的风格化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