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新能源汽车成为市场主流后,曾经V8发动机上才有的大马力已经变成了“白菜价”,在带来极致加速的时候,也容易操作不当导致严重事故。
近日,全国标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官网公布,公安部组织完成了《机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国家标准的社会征求意见稿,其中关于乘用车百公里加速时间的规定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与热烈讨论。这一规定究竟为何出台,又将给我们的交通出行和汽车行业带来怎样的影响呢?
新标中明确提出,乘用车每次启动后,应处于百公里加速时间(0~100km/h)不少于5秒的默认状态。乍一看,这似乎是对车辆加速性能的一种限制,让不少追求速度与激情的驾驶爱好者感到担忧。然而,仔细研读征求意见稿就会发现,这并非是对车辆性能的全面打压,而更像是一种警醒!
规定中强调,破百不能低于5秒的仅是“启动后的默认模式”,并非所有模式。这意味着,对于那些马力强劲、性能卓越的车辆来说,它们依然可以在特定模式下实现4秒、3秒甚至2秒破百的惊人加速,只是在车辆启动后,驾驶员需要自主切换驾驶模式。
这一规定的出台,有着多方面的考量。从交通安全的角度来看,过快的加速性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交通事故的风险,现如今的电车动辄零百加速3S出头,日常的城市道路并不适合车辆以极快的速度加速,由此冲上绿化带的车辆不计其数。
将默认加速时间设定为不少于5秒,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这种风险,给驾驶员留出更多的反应时间,提高行车安全性。
对于汽车行业而言,这一规定带来的更多的是对造车安全的警醒。汽车制造商需要对车辆的设计和控制系统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优化,以确保车辆在默认模式下符合新的标准要求,从研发成本和技术难度来看,这其实是个很简单的调整,只需要改变一下默认程序就可以实现。
当然,任何一项新规定的出台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均是由于社会事故太多量变引起的质变。大马力电车固然能够带来肾上腺素的爆发,与之而来的也是危险系数的激增,尤其是对于驾驶经验不足的年轻消费者而言,大马力电车就像是未经过训练的野马(配置|询价),给野马套上缰绳自然更符合社会发展需求。
总体来看,在当前汽车产业,特别是新能源汽车迅猛发展的态势下,此次标准修订的核心指向清晰明确,即汽车行业需把“安全”摆在更为关键、突出的位置。
更多汽车资讯,涨知识赢好礼扫描二维码关注(auto_sina)
新浪汽车意见反馈留言板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底价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
*订阅信息将以短信的形式发送到您的手机,个人信息不会泄露给第三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