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四五千年前,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发生了特大的洪水,洪水淹没了村民的村庄和房屋,人们只得逃到山上去避难。
尧看到百姓们受苦受难非常痛心,便召开部落联盟会议,商量治水问题。大家都一致推荐了鲧去完成这个任务。
鲧用了9年时间来治理洪水,他只懂得水来土掩,用筑堤围堰的方法来阻挡洪水,结果是洪水排不出去,就使劲地往上涨,堤坝也越筑越高。围在堤坝内的洪水犹如困兽,一旦冲开一个缺口,就前功尽弃,无法收拾。水灾越闹越凶。
尧死后,大家推举舜当了部落联盟的首领。舜巡视治水情况,看到鲧对洪水束手无策,耽误了大事,就将鲧治罪,处死在羽山。部落联盟又推举鲧的儿子禹。
当时禹刚刚和涂山氏结婚,婚后4天,他便离家治水去了。禹临行前曾留言:“若生下儿子,便取名为启,以纪念我为治水离家启行。”禹非常聪明能干,他吸取了其父失败的教训,先到受灾的地方实地考察。经过考察,禹决定用“开”、“通”、“疏”、“凿”、“引”等方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但要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就必须找寻河源和泄导洪水的地方,于是禹就带他的助手们跋山涉水,风餐露宿,历尽了千难万险,探明了河道,设计治河的规划。
后来妻子生下儿子启的时候,正好禹从家门前经过,他听见屋内婴儿的哭声,很想进屋看看,但一想到自己还没有制服洪水,百姓们还被围在高地上,便狠下心没有进去探望。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13年的艰苦努力,河道畅通了,洪水被引入了大海,人们又可以回到原来的地方修房、耕耘,过上了安定幸福的生活。为了纪念禹治水的功绩,后代人尊称他为“大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