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锡绣艺术发展的鼎盛期,涌现出许多卓越的刺绣艺术家有:华璂、缪艺、陈华贞、薛文华、李佩黻、李韵和、张应秀、王琬香、赵禄增、郭景英、赵毓芸、陈少云、奚念臣、秦素瑾、吴毓芬等人。其中影响和成就最大的,首推华璂。她与李佩黻带领的锡山绣工会成为锡绣的两大流派。 李佩黻(1861年—1910年),女,字芸清,生于清咸丰十一年,无锡人。出身于仕宦之家。其祖父李福培,在清朝任过广东从化县知县,父亲李镇衡,任过湖北一县的知县。他性格文静,爱好刺绣,作品以淡雅、生动著称。光绪九年(1883年),与同邑华文川结为夫妇。其夫工书善画、多才多艺,人称“艺三先生”他从丈夫那里学到了比较系统的绘画知识。平时刺绣,亦多以她丈夫的山水画作绣本,在画稿的基础上进行创造。她常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花木景物静观默察,认为刺绣亦应师法自然、形神兼备。她的绣品达到了“几莫辨其为绣为绘,其技能之精微盖入于神”的境界。
光绪三十四年,李佩黻等刺绣艺人获得清政府农工商部一等奖牌、天津实业劝工场银牌奖、第一次南洋劝业会金牌奖,奖励他们“精致绣品”,并能以“新法改良”刺绣工艺。宣统元年(1909年),她们的绣品又获得在比利时布鲁塞尔和意大利都灵举办的万国博览会金牌奖。 吴鸣文,工艺美术师,8岁起师从姑妈吴爱珠学习刺绣,1973年进中华绣品厂技术创作设计组专职从事刺绣工作。1979年工艺美术研究所,在工艺大师华慧贞的指导下,从事双面精微绣研究,不但对作品的构图布局,色彩应用,线条的明快流畅,针法活泼多样。代表作有:《击鞠图》、《韩熙载夜宴图》、《丝绸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