杵臼之交的典故如下:
东汉时,山东胶东书生公沙穆隐居在东莱山求学,为筹集求学经费,穿上粗布衣服到陈留郡长官吴佑吴大人家做舂米雇工,吴大人见其谈吐非凡,就与他结交为好友,并资助他继续求学。后来公沙穆学成成为一个有作为的正义官员。
杵臼之交的意思如下:比喻交朋友不计较贫富和身份。出自《后汉书·吴佑传》。杵:舂米的木棒;臼:石臼。拼音是chǔ jiù zhī jiāo。
成语出处: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吴佑传》:"公沙穆来游太学,无资粮,乃变服客佣,为佑赁舂。佑与语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
造句如下:
1、有一次他到长史吴佑家“赁舂”,以慧眼识人著称的吴佑与他交谈,大惊,“遂共定交于杵臼之间”,成语“杵臼之交”即由此而来。
2、看你贫寒,想要资助你完成学业,便对妻子说要到右扶风的亲戚家去借钱,其实是想和你杵臼之交。
3、对朋友之间的关系有特定的称谓,如,布衣之交、莫逆之交、杵臼之交、车笠之交、忘年之交等。
4、他们俩是杵臼之交,早在小时候两个人就相识,一路互相扶持,互相鼓励,直到一起考上理想的大学,两个人矛盾极少,每次相见都畅所欲言,身份和家庭背景一点也没有影响两个人的来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