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穆公是有过后悔的,在晋文公登基以后,晋国国力大增,击败楚国成为春秋霸主。后来秦晋结盟讨伐郑国,这就有了烛之武说秦师的故事。秦国单方面退兵,导致晋文公攻郑功败垂成。烛之武主要就是利用了秦穆公的嫉妒心里,挖掘出了秦国与晋国之间的矛盾。这里就可以看出,秦穆公内心是后悔的。后来,更是有了孟明视等三帅指挥的秦军被晋军伏击全军覆没的事件,秦穆公内心就更有理由后悔了。
秦穆公任用贤能,秦国的国力也大大的增强,但是在商鞅变法以前,秦国的实力是弱于晋国的。我们可以发现,在三家分晋以后,赵国和魏国都击败过秦国,并且威胁到秦国的安危,从这我们可以发现晋国有多强。
秦穆公早年就没有选择扶持重耳,担心的就是晋国过于强大。后来在晋国无主的情况下才选择了重耳,也是希望晋文公能给秦国好处。不过,史书记载的内容里是秦晋两国最终实现和好,这也就是成语秦晋之好的由来。从文人世大夫的的角度来说,贤者之间往往相得益彰,君子相交守信重义嘛不是。
无论秦穆公还是晋文公都是春秋时期著名的贤君,秦穆公在遭到一系列打击后选择了晋文公,这成就了一代春秋霸主的晋文公,也成就了秦国。秦穆公最后是已经不后悔了,他为自己选择贤君的举动感到十分庆幸,秦国晋国最后也和好如初。
上一篇:孩子之前发生过一次因为去公共游泳馆导致尿路感染引发...
下一篇:色子的成语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