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分界是多少
易溶,可溶,微溶,难溶的分界是多少
初中化学教材中关于物质的溶解性,易溶、可溶、微溶、难溶是针对固体物质而言的,具体标准见图。
而对于气体的溶解度则描述不多。在标准状况下,一些常见气体的大致溶解度是:O2、N2、H2难溶于水;1体积水能溶解1体积CO2;1体积水能溶解2体积Cl2;1体积水能溶解500体积HCl;1体积水能溶解700体积NH3;1体积水能溶解40体积SO2 …… 由此可见,像HCl、NH3等气体是不能用排水法来收集的。
在理解固体的溶解度概念时,要抓住五个要点:
①“在一定温度下”:因为每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有一个对应的定值,但这定值是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所以给某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时,必须指出在什么温度下的溶解度才有意义.
②“在100g溶剂里”:溶剂质量有规定的值,统一为100g,但并不是100g溶液,在未指明溶剂时,一般是指水.
③“饱和状态”:所谓饱和状态,可以理解为,在一定温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剂里,溶质的溶解达到了最大值.
④“所溶解的质量”:表明溶解度是有单位的,这个单位既不是度数(°),也不是质量分数(%),而是质量单位“g”.
⑤“在这种溶剂里”:就是说必须指明在哪种溶剂里,不能泛泛地谈溶剂.因为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的溶剂里的溶解度是不相同的.
易溶:大于10克/100克水.(100克水中溶解10克气体);
可溶:大于1克/100克水,小于10克/100克水;
微溶:大于0.1克/100克水,小于1克/100克水;
难溶:大于0克/100克水,小于0.1克/100克水。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