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典音乐的丰富曲目中,有不少是适合儿童的,这些曲目有时会有乐团演出,可以带孩子一起去现场感受。像俄罗斯作曲家普罗科菲耶夫的《彼得与狼》,法国作曲家圣-桑的《动物狂欢节》,英国作曲家布里顿的《青少年管弦乐队指南》都是好听又容易懂的曲目。有的音乐会前还有讲解,可以帮助儿童了解乐曲背后的故事。
寒假孩子时间比较多,家长可以让孩子分段聆听普罗科菲耶夫《彼得与狼》的音乐和讲解,让这部交响童话成为孩子们走入古典音乐世界的敲门砖。
主题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预设一个想象的主题,引导幼儿围绕所设定的主题进行有指向的音乐想象活动。有的孩子说用留恋的情绪来唱,且越到歌曲的最后要唱得越慢,因为在冬天下雪的时候,我们可以堆雪人、打雪仗、溜冰,真是太有趣了,如果冬天走了,这一切就会消失了,把歌曲唱得慢些,可以表达人们对冬天的依依不舍。由此可见,幼儿演唱技巧的学习和训练,不需要教师深奥和枯燥的讲解,让幼儿进入一定的想象情境中,就能自然而然地表现,而且这种表现是富有创造性的。
发散性想象情境的创设。发散性想象情境指的是教师利用音乐本身所具有的不确定性的特点,为让每一个幼儿展开充分的音乐想象所创设的空间。比如,当幼儿学会了《秋天来了》的歌曲以后,我有意识地向幼儿提出了“还有谁可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的观察任务。在复习歌曲《秋天来了》的时候,我再次向幼儿提出:“还有谁可以告诉我们秋天来了?把你们观察到的告诉老师。”幼儿你一言我一语说开了,这个说稻子可以告诉我们;那个说苹果可以告诉我们;
留白情境的创设。这里的留白指的是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孩子的能力水平、以及分析教学材料的基础上,不将教学内容全盘托出,而是留有孩子自由发挥和创造的空间,让孩子在感受、理解音乐作品后,进行顺应作品思想情感且符合逻辑的再扩展和再创造。例如《颠倒歌》中歌词的相反颠倒营造出了歌曲幽默诙谐的情感,深受孩子们的喜爱。我在开展该活动时,尝试了一个大胆的想法:在范唱歌曲时。
角色扮演情境的创设。角色扮演情境指的是幼儿扮演音乐作品中的形象,在动情的音乐表达中深刻地体验音乐作品的内涵,学习和提升相应的音乐技能。比如,歌曲《哈哈镜》(由笔者创作)虽是一首简单的双声部合唱歌曲,但由于同时演唱不同的声部对幼儿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为此,在教唱的方法上,我采用了创设一种表演情境的教学策略,一部分幼儿当哈哈镜,另外一部分幼儿当照镜子的人,不同的角色自然地将幼儿分成了两个不同的声部。在将自己的心理位置有效地迁移到音乐形象中的心理位置后,幼儿不仅能努力保持自己所演唱的声部,亦能较好地注意与别的声部的相互配合,这样就较好地完成了双声部合唱的学习。
音乐想象情境的创设,不仅有助于幼儿在感受和表现音乐时达到审美共鸣,而且会为幼儿带来新的审美体验,审美愉悦。同时,孩子们在此情境中培养的音乐想象能力能够在其他的领域得到扩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