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同学踢一个女生的笔袋,有同学看见了不拣,老师让我们全班写一篇作文《论道德底线》。
有一个同学踢一个女生的笔袋,有同学看见了不拣,老师让我们全班写一篇作文《论道德底线》。
如果你想快乐,那么你一定心无愧怍正常状态下的快乐,前提就是要能够坚守自己的道德底线.
人并非没有物质上的追求,但如果为了追求物质财富而破了自己的道德底线,就会心有愧怍而无法快乐了。孟子说“万钟而不辩礼义而受之,万钟于我和加焉?”正是告诉了我们不能因为追求物质财富而坚守不住道德底线。人无论干什么只要心中有一杆秤,能够当自己再次想起当时所做的决定或者行为时不觉得后悔。那么,他就坚守住了道德底线,这也就意味着他拥有了获得快乐的基础。只有心安理得,才有可能继续进行快乐的进程。
一个 同学踢一个女生的笔袋,有人看见了不但没捡,也没有去劝解的意思,这事虽小,但在思想道德上面,这又和那些没有道德的的人有什么区别呢 ?
那么,人就因此被分成了三类,第一类:坚守住道德底线,从而拥有快乐的人.;第二类:坚守不住道德底。一个人绝不可能在良心不安的时候体会到真正的快乐。线,内心不安,无法快乐的人;第三类就是文章一开始讨论的那一类社会的蛀虫,他们“完全没有良心或有最漆黑的良心”,虽也快乐,但被责骂与唾弃。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