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乌镇
古老的乌镇
乌镇的美在于她的古老和经典,典型的江南水乡,完整地保存了晚清及民国时期古镇的格局和风貌。江南民居依河而建,以水为邻,以河成街,街桥相连,水镇一体,到处是一派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到处呈现着一种古朴、淳厚、秀美的江南风情和自然和谐之美。
青青的石板小巷曲径通幽,蜿蜒的尽头似乎诉说着一个个娓娓道来的故事......。每一家的院落都栽有桂花树或香樟树,据导游讲,旧时的江南民俗是:生了儿子,要栽一颗桂花树,寓意"贵子得福"。生了女儿要栽一颗香樟树,为待嫁女子做嫁妆。因香樟树独特的木质和特有的香气在江南潮湿的空气中不生蛀虫,最易储存衣物。
江南的山美、水秀,小女儿更生得温婉俏丽,十五六岁就嫁做他人妇,也许是与自己年貌相当的如意郎君,也许是不如愿的一段孽缘,或为人做小也未成可知......,女儿家的命运在过去是不能自己做主的,美丽的古镇,旧时不知会有多少这样或甜蜜、羞涩、缠绵;或悲凉、凄婉、哀怨的故事......。
街前静静流淌的小河,倾听着每一户人家窗棂里喜怒哀乐的故事, 承载着摇着小橹的小船,缓缓驶过 历史 的印记,把乌镇的柔美留到百年后的今天。
临水的人家房子造的尤为独特,有一部分延伸至河面,下面用木桩或石柱打在河床中,形成一个三面环水的水中楼阁,坐在楼中可凭窗观街河风光,也可闲谈品茗,水乡的人们真的会品味生活。古老的后街上会有三两个古镇的老人,也许他们是这街上最老的居民,搬着竹椅坐在自家的门口,打量着来往的行人,隔着窄窄的老街与对面的街坊聊上几句吴侬软语,看上去都有八九十岁的年纪,据说古镇上这样的老人还有很多,美丽的古镇,不但是山清水秀的鱼米之乡,也是闲淡恬静的长寿之村。
当年的一部《似水年华》将这座幽雅的古镇名扬天下,文与英纯美的爱情曾感动过多少人,赚取了多少我的眼泪,就像古镇美丽的蓝印花布一样,素雅洁净,质朴无华。
留给乌镇永远记忆的,则是江南的竹木雕刻。古朴的雕花大床,气派高贵、简洁秀丽。大户人家的雕梁屋顶,卑尊有序。不由不让你赞叹江南建筑的精美和其中孕育的智慧。
富庶的古镇,淳朴的民风,养育了一代又一代名人学子,文坛巨匠——茅盾先生的故居就在乌镇。走进这位当代文学巨匠的老宅,可见当年茅盾先生家道兴盛,父母教子有方,古朴典雅的院落,书香门第的气息,深厚的文化积淀、亘古传承的文化底蕴造就了中华一代文豪,也使乌镇成为一颗抹去 历史 尘埃的东方明珠。
她像一尊古朴美丽的"青花瓷"一样,带着 历史 的印痕,伴着脉脉书香,传承着智慧的光芒,在秀美的江南水乡铺开了一幅迷人的 历史 画卷。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美丽。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