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筝误》讲述因风筝而起的误中再误的两个姻缘,是喜剧。男主角韩琦仲才高英俊。他早年丧父,靠父亲的朋友戚补臣抚养长大。戚家儿子戚友先顽劣伧俗。两人同在书馆读书,一俊一丑,倒也相安。戚家近邻詹烈侯有梅、柳二妾,各生一女。梅女爱娟为长,貌丑性顽;柳女淑娟为次,聪颖端美。詹烈侯出任西川招讨使离家时,将家宅以高墙隔成东西两院,让经常吵架的二妾各居一院,互不往来。并将二女婚事托付给戚补臣。有一天春和日丽,丑公子戚友先放风筝玩时,题有韩琦仲诗的风筝断线飘落在詹府柳氏院。柳氏见题诗清新可喜,让女儿淑娟和诗一首。风筝被戚家仆人讨回后,韩琦仲见了和诗很惊喜。经打听,估计诗出二小姐淑娟之手。他早就听说戚家二小姐淑娟才高貌美,便在风筝上再作一诗,表明求婚之意。谁知再次放出的风筝却落入梅氏院。着急待嫁的丑女爱娟拾得风筝,误以为诗是戚家公子所题,在奶娘策划下,假冒二小姐名义与戚公子私约会面。当晚,韩琦仲假冒戚公子的名义摸黑去赴约。黑暗中假二小姐举止轻狂。韩琦仲要她为第二首诗再和一首,丑小姐爱娟背诵一首千家诗来蒙混。韩琦仲心生怀疑,借奶娘送来的灯火,见着丑女真貌,大为震惊,伺机逃脱。由此他得出教训:不可听风闻的言语,不可信流传的信札,“要以目击为主”。
韩琦仲入京考得状元,未得合适婚配。而戚友先在家却由父亲主持与爱娟成亲。洞房里见得丑新娘,大失所望。韩琦仲奉诏赴西川会同詹烈侯征讨立功。荣归之日,惊悉戚伯父已为他聘了詹府二小姐,推辞不过,又不敢说出当年私赴约会之事,决定成婚不同床,让丑媳妇做个“卧看牵牛的织女星”。婚宴上,新郎一脸怨气,闷坐无言,众人不明就里,还以为这就是状元高贵的气度。洞房中,韩琦仲避开淑娟独自入睡。淑娟大惑不解,只得禀告母亲。柳氏反复追问,女婿才说出风筝题诗和赴约受惊的往事,责备小姐闺中名声不佳。女儿自然竭力辩白。柳氏心知必定有差,劝说女婿辨认新娘是否去年所见之人。仆妇高擎灯烛,请出新娘,韩琦仲大为惊艳,慌忙谢罪。直至詹烈侯回乡,两院聚集公厅迎候,才搞清约会的丑女是何人。这个戏的人物、情节当然都是虚构的,但演起来非常热闹,生、旦、丑、丑旦都有戏可做。而且这个戏的艺术特点正好能体现李渔的创作理论。立“一人”(韩生)“一事”(风筝唱和)为主脑,交织两件对比又纠葛的婚事,波澜迭起又脉络互通。取人间俗事而非鬼怪神仙,也实践了他“脱窠臼”、“戒荒唐”的主张。
上一篇:前进道路指引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