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小故事,概括及感想?
孔子的小故事,概括及感想?
孔子家的马厩发生了火灾,孔子退朝回来后问的是“伤人乎”,而没有先问马怎么样,这就是有名的“不问马”典故。历来人们认为,孔子“不问马”的行为说明了孔子“重人、爱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代表了“以人为本”的儒学精神。
孔子家的马厩发生了火灾,孔子退朝回来后问的是“伤人乎”,而没有先问马怎么样,这就是有名的“不问马”典故。历来人们认为,孔子“不问马”的行为说明了孔子“重人、爱人的人道主义情怀”,代表了“以人为本”的儒学精神。
有天他看见学生在厨房偷吃米饭,于是孔子责问学生为什么,学生告诉他,我看到米饭上有灰尘,怕吃坏老师又不忍心浪费,所以把有灰尘的挑出来自己先吃了。孔子从中明白一个道理,自己亲眼看到的都不一定是真的,何况道听途说呢。
鲁国有一道法律,如果鲁国人在外国见到同胞遭遇不幸,沦落为奴隶,只要能够把这些人赎回来,就可以从国家获得补偿和奖励。 孔子的学生子贡,把鲁国人从外国赎回来,但不领取金钱。孔子说::“赐(端木赐,即子贡),你错了!圣人做的事,可用来改变民风世俗,教导可以传授给百姓,不仅仅是有利于自己的行为。 现在鲁国富的人少穷人多,(向国家)领取补偿金,(对你)没有任何损失;但不领取补偿金,鲁国(就没有)人再去赎回自己(遇难)的同胞了。” 子路救起一名溺水者,那人感谢他送了一头牛,子路收下了。孔子高兴地说:“鲁国人从此一定会勇于救落水者了。”
榜样的力量,也是双面的,所以我们要学雷锋,做好事不留名,但写在日记里。
孔子和弟子们陈蔡二国之间的时候,遭遇困境,七天没有饭吃,大家都饿得不行了。好不容易,得了点米,然后颜回就去煮饭。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孔子觉得饭可能好了(他也太饿了),就去看看饭煮得怎么样?谁知道看到颜回在从锅里挖过一块饭吃了。他很生气(怎么还偷吃),却不做声走了~
过会颜回去通知开饭了,孔子就借机问颜回君子做人该怎么怎么样?
颜回当时就心领神会,只好解释到:刚刚煮饭的时候,看饭好了没有时,正好有灰掉到锅里饭脏了,觉得扔了可惜,就挖出来自己吃了。
孔子听完很惭愧。
即便是圣人也有犯错的时候,即便是亲眼看到的事情也不要太主观。
说明做人在处理事情的时候,还是要多了解信息,综合分析,三思而行,不要太主观。因为有时候眼见都未必是事实,同时带着情绪的决定肯定也是不理性的。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