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熊猫能发出19种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可以有各种复杂的组合,高低轻不同。每种声音都有特定的含意,不同声音的混合又在表达一定的情绪。
大熊猫会发出咩咩声、吱吱声、呜咽声、吠叫声、叭叭声、唧唧、喳喳的鸟叫声等叫声。对于大熊猫而言,咩咩叫是在寻子或求偶时;有时求偶也会发出唧唧、喳喳的鸟叫声;而大熊猫如果发出汪汪的犬吠,大熊猫生气可能想打架。
据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饲养员介绍,每种叫声都代表着大熊猫不同的情绪状态,包括开心、惊恐、发情等,饲养员们会通过这些叫声的细微变化判断大熊猫的身体情况。
刚刚出生的大熊猫幼崽就会发出很大的叫声,表示不舒服或饿了。大熊猫妈妈对幼崽的叫声反应敏捷,有求必应。
熊猫吃竹子为什么口腔不会被扎伤:
因为熊猫很会挑选竹子来吃,一般它们吃的是茎芯。一大捆新鲜竹子送给他们之后,它们先中间折断,然后像糙汉子啃甘蔗皮一样把外面那层绿色的外皮用嘴巴咬下来吐一边,吃中间白嫩的茎。
由于熊猫长期以比较坚硬的竹子为食,从而就锻炼了自身比较强大的咬合力,熊猫的咬合力平均为350磅,而人类的咬合力仅有有88磁磅,熊猫的咬合力比人类大了四倍。熊猫拥有如此强大的咬合力,所以吃那么坚硬的竹子,就像人类吃豆腐一样轻而易举了。
熊猫有着和人类一样的拇指,能够像人类一样抓起竹子优雅地往嘴巴里送,而不是狼吞虎咽般地硬塞,这样当然就不会轻易扎到嘴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