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晓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历史典故啊??
谁晓得“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历史典故啊??要验证这一道理的历史典故!!!急!!!
我知道,这是战国策的文章.道就是民心啊谁能得到民心就能得天下啊.这例子很多啊,
dé dào duō zhù,shī dào guǎ zhù
〖解释〗道:道义;寡:少。站在正义方面,会得到多数人的支持帮助;违背正义,必陷于孤立。
〖出处〗《孟子·公孙丑下》:“在道上的人有人助你,不在道上的人没人助你。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原文: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①。三里之城,七里 之郭②,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 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城非不高也,池③非不深也,兵革(4)非 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⑤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故曰: 域(6)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7)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8)之;多助之至,天 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9)不战,战必胜 矣。”
烛之武退秦师
武王伐纣,暴君统治不得人心 武王替天行道 灭了商朝建立周朝
得道:汉文帝 唐太宗 清康熙
失道:夏桀 商纣 周幽王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