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情感和昂扬的愤慨。
《二泉映月》,二胡名曲,是中国民间音乐家华彦钧(阿炳)的代表作。20世纪50年代初,音乐家杨荫浏先生根据阿炳的演奏和录音记录整理了他的作品。
这首音乐自始至终流露出一位盲艺术家的思想和情感,他尝到了世界的痛苦。作品展现了独特的民间表演技巧和风格,以及无与伦比的深刻意境,展现了中国二胡艺术的独特魅力。它拓宽了二胡艺术的表现力,获得了20世纪中国音乐经典作品奖。
二泉映月故事简介
阿炳原为无锡城区雷尊殿道士,自幼受到四句头吴地小山歌、长篇叙事歌、滩簧、说因果和丝竹乐等乡土音乐的熏陶,对音乐非常喜爱。
在父亲的教习下,他十六七岁便学会了结构繁复、技法多变的梵音,吹、拉、弹、打、唱、念样样精通,并能正式参加道教法事音乐的演奏活动。
年过而立之后,阿炳的境遇急转直下。先是因染上吸食鸦片等恶习导致生活潦倒,随后患上眼疾,双目相继失明,再到后来便流落街头卖艺,生活十分贫困。
底层的生活让他历尽了人世的艰辛,饱尝了旧社会的辛酸屈辱。但才艺出众的阿炳,经常通过拉二胡、弹琵琶、说新闻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爱恨情仇,通过音乐揭露当时的黑暗。他把自己对痛苦生活的感受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产生了著名二胡曲《二泉映月》。
是阿炳生活的写照,是他情感宣泄的传世之作。阿炳利用自己的创作天赋,把所见、所闻、所感、所想化作一段段扣人心弦、催人泪下的音符,使听众在旋律中产生共鸣。这首二胡曲被世人喜爱并引为经典,是阿炳创作的成功,是他创作天赋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