邮票齿孔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邮票齿孔中有着什么样的故事呢
不知道,可能是为了方便撕开吧,还有可能是代表工人阶级
据说,最早的邮票没有齿孔,出售时要一枚枚剪开,很不方便。1848年,爱尔兰人亨利·亚策尔发明了打孔机。1854年1月28日英国首先发明了有齿孔邮票。到现在,世界各国发行的邮票基本上都打上了齿孔,少量无齿票也是为了提高集邮者兴趣而特意发行的,如我国发行的《梅兰芳舞台艺术》、《糜鹿》无齿票。
邮票的齿孔是为了分撕方便,并无其它用途。但由于打孔方式、打孔效果和孔形的不同,邮票的齿孔也就多种多样,即使同一种邮票,齿孔也有差异,这引起了集邮者的广泛兴趣。
打孔方式包括线式、梳式、盘式,它们是由于打孔机的齿针排列形式不同,目前大都采用盘式打孔方式。而孔形又有圆形、点线形、方形等,常见的多为圆形。从打孔效果看,有光齿、毛齿。毛齿是由于打齿孔的齿针不尖锐,孔内纸屑没有打净形成的,现代邮票大多数是光齿的。
去咨询一下专家吧,具体我也搞不清楚。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