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如何理解《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一乐章?
此曲为一首用比较典型的三段曲式写成的曲子,三个部分等长,结构非常平衡各为八小节。
A段(1-8)带有典型的呈示性特点,为平衡方整的转调性乐段(4+4),反复一次,反复时接入引申型中断,a句(1—4)在F大调上以有节制的中板速度燃纤呈示,主题由各为两小节的乐节组成,织体特征为建前州立在四部和声基础上的合唱型织体,第一个乐节(1—2)即主题的开始为弱起(抑扬格),由调式属音C上行四度进行到主音F折回后再次形成分解和弦的上行,停在高八度的主音上;第二个乐节(3—4)的材料可以认为是主题开始属到主上行动机的引申,为一系列的变化模进下行,最后停到调式主和弦的五音上,在和声上形成正格半终止;第二个乐句为第一个乐句的变化重复,两个乐句形成同头异尾的乐句关系,第二句形成句尾转调,结束在主调的属调C大调上,但和声上为不完满的完全终止,(抢拍的Ⅴ7到次强拍的Ⅰ)。总之,整个呈示段结构平行,平衡方慧段蔽整,和声主要为主(T)到属(D)的进行,和声用得比较简单,调性也比较稳定,没有出现较多的离调,只是在段尾转向属调,符合呈示段的特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