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会镇的古寺庙和道观
关于加会镇的古寺庙和道观
先说徐水堤:
不少加会和加会周边的老人都知道加会镇徐水堤村南曾经有一座道观。
并且,像我这样的70后都知道,还听说过关于危老道(徐水堤道观里的一个道士)在大旱之年求雨的故事。
时光荏苒,这座道观早已经不复存在,就连十几年前还存在的地基,也被人取土破坏殆尽。
那么,问题来了,这个道观应该有名字,也肯定有名字,那么叫什么呢?
答案是:善应观。
再说加会:
嘉会,我感觉这个名字取自《易经》,《易经》乾卦,《文言》中有“亨者,嘉之会也”。
直白的翻译就是“美善会集之地”(地名很美)。
嘉会曾经有庙,还有塔。这个小时候就听说过,据说位置就在以前的供销社,也就是现在的卫生院对面。
同样的问题:人过留名雁过留声,嘉会这座庙虽然也不在了,那也得有个名字吧?
答曰:嘉会寺。
接下来我们说小堤。
那位说了,你也太能扯了,怎么又跑小堤去了?
小堤也不远,就在嘉会镇边上。冬天里站在刘平楼或者危平楼村外一眼就能看到小堤村。正所谓“一望二三里”,相信我们的祖先也曾经站在村外往那里看过。只是,他们看到过的,我们永远再也无缘相见——那就是小堤村的寺庙。
有人说这个我知道,高槐寺嘛!对就是高槐寺,传说寺庙里有高大的槐树,当地人称之为“高槐树寺”。可是仔细想想这似乎只是个小名。
这座曾经坐落于现小堤村东北的“高槐寺”本名叫“观音寺”。
再回到水堤,因为不仅水堤曾有过刚才说过的“善应观”,还曾经有过一座寺庙。
说这座寺庙之前说一个人,就是我的叔叔。他是我们村子很有学问的一个人。
曾经我们叔侄二人闲聊,他对我说起过这座寺庙,具体位置大概在现在庞水堤村东。叔叔说他年轻时有一年他去庞水堤有事,正好看到一个熟人正在那里挖砖,看样子那个地方曾经是庙里的台阶。
这座台阶都被人挖走的寺庙叫“青龙寺”。
那位又说了,你说叫啥就叫啥?
这不是我说的,清朝枣强名仕董廷荣、江徵、单惺等人续编的明万历本《枣强县志》上是有记载的。
有图有真相:
释文:
寺观
兴福寺 在县治南
观音寺 在县西关
广教寺 在棘里村(吉利)
西明寺 在旧县村
清凉寺 在大波村
石佛寺 在文登村
观音寺 在小堤村(上文提到)
嘉会寺 在嘉会村(上文提到)
兴国寺 在崔浒村
崇兴寺 在苦水屯
华严寺 在押科村(雅科,传言近年该村附近有一遗落民间的石佛流转至省某博物馆)
开元寺 在吕卷村
青龙寺 在水堤村(上文提到)
兴福寺 在里厢村(里祥)
甘露寺 在娄子村
崇兴寺 在旧路村
普兴寺 在王滩村
兴龙寺 在金子村
观音寺 在侯冢村
...............(偷个懒,省略一些)
善应观 在水堤村(上文提到)
加会附近的朋友也许会说,崔母庙呢?
崔母庙,明万历本的《枣强县志》上没有记载,
创建时间应该比上文提到的加会寺,观音寺,青龙寺和善应观要晚。
咱这里暂时没有查到资料,不过有一个疑问就是崔母庙僧道混杂,想必事出有因吧。
(庙里以前住的是和尚,这是毋庸置疑的。
可是碧霞元君也就是乡民们称呼的“奶奶”是道教的神仙,这也是千真万确的。
一个道教的女神仙曾经住在和尚庙里有点说不通。
前些年崔母庙重修,请来宋崇道道长开光这我是亲眼所见。
如此说这次崔母庙重建是弃僧改道了。)
咱刚才说的,并没有诋毁道教神仙和贬低道教意思。
只是感觉事情的前后有些不通顺,不冲趟,目前我只发现了问题,还没搞明白。
不明白的事呢,就不能说,不懂装懂就是胡说八道了。
打字不易,不喜勿喷,如有赐教,敬请留言。
正是:
时过境迁多变幻,
多少往事付烟云。
实无卖弄取宠意,
一片抛砖引玉心。
——巴特 2020年3月6日凌晨0:16完稿,1:05修改补充讫。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