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一学子坚持11年为一个村庄修桥,做好事不宣扬,低调做事,诚诚恳恳捐资!
在王麒淦8岁的时候跟父母一起。去参观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纪念碑碑园,刚好途经漳腊村看见了他所“震撼”的一幕。
一个母亲,背着竹篓,牵着孩子,把腰弯得很低,过河时几次摔倒,又挣扎起身到达对岸时,已经满身是泥水了。这条河是村明去种庄稼的必经之路,但是由于当地贫困,村里经济有限度,村民只能自己赤脚趟过满是淤泥和鹅卵石的河道,摔倒和深陷是经常有的事情。
后来这名少年跟自己的父母一起去乡村里了解了情况,村里的年轻人非常少,都出去工作去了,留守的老百姓只能够维持基本的生活,没有多余的资金来修桥。当听见村里的基本情况的时候,这名少年已经暗下决心。把自己的压岁钱和参加比赛所得的3000元现金全部交给村里,让村里修建方便村民往来耕作的桥。
当水泥桥修好的时候,这名少年高兴的在桥上走了几回,“冬天天气非常寒冷,大家都能够走桥去庄稼地,我也感到很开心。”在2018年的时候,水泥桥深陷淤泥里无法使用,于是少年又捐资修桥,并且还给桥搭了一座棚子。
从2010年起,这名学子每年暑假都会去到村庄看看桥的基本情况。一旦有桥的损坏或者是老化变,捐款修整,11年来这名学子已经捐出非常多的款项。做好事不留名,复旦学子的许多同学都不知道,他坚持11年为村庄捐资修桥,这样的榜样才是我们当今大学生应该学习的榜样,锲而不舍,坚持不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