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是谁的学说,属于什么派?
“无为”是谁的学说,属于什么派?春秋战国,百家争鸣!
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一种观点﹐认为宇宙万物的存在及发展都是自然而然的﹐不受任何意志的支配。
在中国哲学史上﹐老子首创天道自然无为的学说﹐认为天道是无目的无意志的﹐万物皆由道产生﹐道生万物是自然而然的﹐他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老子》第五十一章)。《老子》还明确提出“道法自然”﹐意思是说﹐道是自然而然﹐本来如此﹐以自己为法的。道听任万物自然而然地发展﹐生长万物而不据为己有﹐推动万物而不自恃有功﹐长育万物而不作其主宰。老子把“道”置于天之上﹑之先﹐又认为天道自然无为﹐这种思想﹐对反对以天为主宰的有神论有一定积极意义。
庄子继承了老子的天道自然无为思想﹐他认为﹐“有天道﹐有人道。无为而尊者﹐天道也﹔有为而累者﹐人道也”。人只能顺应自然﹐不可能改变自然。荀子批判改造了老庄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提出了“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的唯物主义思想﹐克服了老庄无为思想的消极因素。他还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命题﹐强调人的能动作用﹐发展和丰富了“天道自然”的思想。
汉代王充针对董仲舒粗俗的天人感应论﹐坚持天道自然无为的思想﹐批判了天有意志﹑有目的的唯心论。他认为一切都是自然的﹐“天地合气﹐万物自生﹐犹夫妇合气子自生矣”。“天动不欲以生物﹐而物自生﹐此则自然也﹔施气不欲为物﹐而物自为﹐此则无为也”。“天道无为﹐故春不为生﹐而夏不为长﹐秋不为成﹐冬不为藏。阳气自出﹐物自生长﹔阴气自起﹐物自成藏”(《论衡�6�4自然篇》)。
魏晋时期﹐王弼﹑何晏等也讲天道自然无为﹐王弼说:“天地任自然﹐无为无造﹐万物自相治理”(《老子道德经注�6�4五章》)。但他们的自然无为思想建立在以无为本的唯心主义基础上﹐把自然无为视为“无”的功用。
宋代以后的唯物论者﹐如张载﹑王安石﹑王夫之﹑戴震等﹐都不同程度地批判继承了天道自然的思想﹐赋予天道自然唯物论的内容。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