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她因为带着卧病在床的父亲上武汉大学的事,经媒体报道后感动了无数人,被人们称为“孝女”。2007年,她还获得了“2006年度中国大学生十大年度人物”,其事迹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后来,她怎么样了?
黄来女,就是故事的主人公。她出生在广西合浦县一个贫苦的家庭,从小和父亲相依为命。父女俩为了生活四处奔走,居无定所,生活非常艰难。令父亲欣慰的是,女儿的成绩非常好。他想着,自己就算砸锅卖铁也要送女儿念书,改变她的命运。2003年,黄来女以763分的优异成绩,被名校武汉大学录取。
当时,黄来女身无分文。学校了解到她家的实际情况后,通过“绿色通道”让她得以上大学。她就读的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校很照顾她,不仅给她安排了勤工助学岗位,还每个月给她120块钱的特困补助,保障她的基本生活。为了进一步改善条件,黄来女一边念书,一边勤工俭学。她找到了两份家教工作,加上学校的补贴,可以维持学业,还有多余的钱寄回去给父亲。
正当黄来女对未来生活充满了信心时,传来了一个噩耗。2005年初,父亲准备去武汉打工支持女儿上学。就在他到达武汉的那个晚上,他突发脑溢血,加上脑梗阻,右肢一度瘫痪。第二年,他又查出患了膀胱癌和糖尿病。家里根本拿不出钱来给父亲治病,黄来女觉得天都塌了。她不会放弃父亲,也不想放弃学业。她承担起了照顾父亲的重担,带着父亲上学。每天早上6点,她就得起床,为父亲做早饭,熬药以及打胰岛素。没课的时候,她就去做家教。深夜,她才开始学习。
期间,父亲多次病危。由于不放心女孤苦伶仃一个人,他战胜了死神。在女儿的鼓励下,他开始坚持锻炼身体,病情逐渐好转,能说话,也能下床走路了。对此,黄来女非常高兴,自己的付出,算是有了回报。2009年,她研究生毕业了。她很优秀,被广州一家知名外企聘用,担任工艺工程师,父亲也跟着她去了广州。
黄来女工作非常刻苦认真,仅用了一年多的时间,她就成了部门经理。她一边工作,一边照顾父亲。虽然每个月的工资只够花销,但父女俩能生活在一起还是很开心的。后来,她一直在广州生活,对未来充满了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