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演讲稿 9
嫦娥奔月演讲稿 9
中国探月工程分为三个阶段:一期研制和发射月球探测卫星,实施绕月探测。二期进行首次月球软首陆和自动巡视勘测。三期进行首次月球样品自动取样返回。此次发射为一期阶段,也将拉开中国探月的新篇章。
奔月时间:
“嫦娥一号”奔月时间已确定在24日18时05分。
奔月过程:
1."嫦娥一号"搭载"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升空。
2.卫星进入绕地球飞行的大椭圆轨道,星箭分离,卫星打开太阳能帆板。
3.卫星绕地球做加速变轨,绕地球飞行5到7圈。
4.卫星调整飞行路线,飞向月球。
5.进入奔月轨道。
6.中途轨道经过数次修正。
7.靠月球引力进入月球轨道。
8.经过制动,卫星进入月球200公里轨道,进行环月探测,不再返回地球。
整个奔月过程约需173小时。
奔月任务:
一是获取月球表面三维立体影像。
二是分析月球表面有用元素含量和物质类型的分布特点。
三是探测月壤特性。
四是探测地月空间环境。
此次奔月经费:
2004年1月,中央批准第一期探月工程的总经费是13.6亿元。
重要技术:
第一是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所采用的远距离测试发控技术。(这一技术可以实现遥测数据的实时处理,发布和无纸化的判读功能。)
第二是控制系统系统级冗余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即对发射系统指令数据进行备份。
第三是三级氢氧发动机的校准试车后不分解的技术研究和应用。(实现了校准试车后不再分解,交付发动机总装。这一改进使发动机的生产量和产品的可靠性都得到大幅度提高,也大大缩短了工作周期。)
第四是激光惯性测量组合技术的应用和研究。
奔月所面临的考验:
一是卫星将进入和地球相距38万公里的预定轨道,这一高度是中国以往发射(8万公里)高度的一个大跨越,存在无法预知的空间环境因素。
二是月球的体表温差高达近300度,卫星能否适应这样的环境也是个考验。
三是月食问题。在一年寿命期内"嫦娥"必需经历两次月食,每次3小时左右。这里需要克服两个问题:一是太阳能电池帆板得不到阳光照射,引起探测器的供电问题;二是由于供电能力不足,将导致探测器内设备温度快速下降。
"嫦娥"一年后的命运:
"嫦娥"卫星上的燃料只能支撑一年时间。一年后的命运,尚未确定。不过可以做如下几种猜想:
一是燃料耗尽,与地面失去联系,先是自己绕月运行,最后会掉到月球上去。
二是在燃料耗尽前,人为加力使它直接撞击月球表面。
附:
将有30首中国经典老歌伴随嫦娥奔月。
1、《谁不说俺家乡好》
2、《爱我中华》
3、《歌唱祖国》
4、《梁山伯与祝英台》
5、《我的祖国》
6、《走进新时代》
7、《二泉映月》
8、《黄河颂》
9、《青藏高原》
10、《长江之歌》
11、《在希望的田野上》
12、《春天的故事》
13、《七子之歌》
14、《我的中国心》
15、《高山流水》
16、《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
17、《阿里山姑娘》
18、《贵妃醉酒》选段
19、《难忘今宵》
20、《歌声与微笑》
21、《春节序曲》
22、《半个月亮爬上来》
23、《游园惊梦》选段
24、《富饶辽阔的阿拉善》
25、《良宵》
26、《十二木卡姆选曲》
27、《东方之珠》
28、《在那遥远的地方》
29、《我是中国人》
30、《但愿人长久》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