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下:
二十三,祭灶官;二十四,祭灶祠;二十五,打豆腐;二十六,杀年猪;二十七,宰年鸡;二十八,舂糍粑;二十九,烤烧酒,三十夜(洞口方言念ya4),欢乐到万家。
在古时,月份的别称很多,每个别称均有其不同的含意。岁未十二月除了“腊月”这别称外,还有除月、末冬、腊冬、嘉平、季冬、严冬等别称。腊月,现通常指农历十二月。
传承发展
腊月在岁尾,正值寒冬。民谚云:正是言之其冷。这时冬季田事告竣,故有“冬闲”之说。在先秦时期,岁末的这个月是大祭的月份。
腊月是年岁之终,古代农闲的人们,腌制腊味或出去打猎。一是多弄些年肴,二是用打来的野兽祭祖敬神,祈福求寿,避灾迎祥。
腊月里的传统民俗很多。腊月是岁末小寒至大寒这个月的别称,自阴阳合历推广后人们常将农历十二月称为腊月。假若农历一年中出现两个十二月,则第一个月叫“十二月(腊月)”,第二个十二月叫“闰十二月(闰腊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