剑川海门口遗址
剑川海门口遗址有没有剑川海门口遗址了解比较多的朋友可以讲讲情况... 有没有剑川海门口遗址了解比较多的朋友可以讲讲情况 展开
《民生关注》栏目报道:今年年初启动的剑川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行动,目前取得了重大突破,专家称遗址的起始时间有可能要前推数百年。
位于剑川县城以南、剑湖之滨的海门口遗址,距今已有3000多年的历史,是云南文明的发源地之一。这个遗址曾于1957年和1978年进行过两次清理挖掘。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同意,今年1月份,由省考古研究所主持,剑川县启动了海门口遗址第三次考古发掘工作。这次挖掘的范围为4000平方米,共开挖长10米,宽5米的探方19个。目前,考古工作人员已在遗址内发掘出了12件铜器,以及一定数量的石器、骨器、陶器和动物骨头,并发掘出大量较为集中的有一定规模的干栏式建筑遗迹。记者在考古现场看到,许多探方内的建筑木材保留得非常完好,可以清晰地看出建筑的原始面貌。
考古专家介绍,通过对遗址文化层进行了多达六层的细致划分研究,初步判定海门口遗址当初应该是一个人类活动比较集中的村落,而且它的时间还应该再往前推移几百年。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闵锐:“海门口遗址最早在这里活动的人,应该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在铜器时代初期这个阶段,海门口遗址就开始有人类在这里活动了。”
专家说,遗址的时间比过去推断的时间还要早,不过具体前推多少年,要通过对出土文物进行碳14测定后才能给出准确答案。另外,考古人员还在海门口发现了一些新的线索。
云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 闵锐:“在这次发掘里面,我们已经有一些碳化稻、碳化粟,而且数量还不少,就说明南方的稻作文化和北方的粟文化在海门口遗址生活的这群人里面,应该说南北文化在这里交融。”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