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德送龙袍的典故?
正德送龙袍的典故?
明正德年间,安南国王到北京朝贡,英宗皇帝见其心诚可嘉,一高兴就说要赐一件龙袍给他。龙袍象征江山,岂能轻易送人?但君无戏言,说出的话,泼出的水,又不能收回,怎么办呢?朝中大臣商量了很久,才想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变通办法:将龙袍上的龙减去一爪,变成四爪,三爪向前,一爪向后,表面上看起来和龙袍几无二致,其实已不是龙。五爪为龙,四爪为蟒。安南领了一个冒牌货,乐不可支地回国去了。
此后,朝中便有了“蟒袍”。皇帝往往拿蟒袍当赐品,赐给最亲近、最得力的大臣以示奖赏,穿上蟒袍的重臣无不引以为豪。再往后,连皇宫的奴才、卫士们也穿上了蟒袍。蟒袍一多,便被人瞧不起了。所以后来人们把戏台上打杂、耍旗、吆喝的人称为“跑龙套”,意思是没有什么真功夫,只是充个数而已。
--凤凰网《龙袍趣话》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