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座桥,与大文学家苏东坡很有关系。
北宋熙宁七年(1074)三月的一天,苏东坡在同榜进士单锡的陪伴下,先游龙池山,后眺桃溪河,仍游兴不减,沿着山间曲径,来观善卷洞。中午时分,走到祝陵村附近,却被一条小河拦住去路,向两头望望,河上连座桥的影子也没有,只见河中有一条小船,船上两个青年男子正在罱河泥,便立即喊道:“劳驾两位摆个渡。”
两青年回头一看,南岸站着两个斯斯文文的老者,嘀咕了一阵,把小船向岸边靠了靠,说道:“老先生要摆渡,这个不难,只是我兄弟俩有一事要先打扰你们。”
苏东坡一楞:“有什么事,请讲!”
“请先生联一对句,联好后,就摆你们过去,联不出么……”
苏东坡一听,喜上眉梢,心想:我和单锡都是进士出身,对对子,还不是小菜一碟。想到此,忙说:“请赐上联。”
其中一青年说道:“泥罱罱泥,泥鳅钻出泥罱眼。”
苏东坡和单锡听了,觉得这一句子,文字虽平常,但结构却有些刁钻,要想对仗工整,一时难觅佳句。
俩人在河边来回踱步,把上联念了好几遍,就是对不出。
耀眼的太阳照在空中,苏东坡和单锡热得满头是汗。苏东坡心想:假如对不出,这真是小河里翻大船,不但要被两青年嗤笑,而且还要贻笑大方。
这时,一个十几岁的少年,手牵一头大牯牛,来到前面一个水车棚里,驾好辕,吆喝一声,大牯牛就围着水车转起来,转了一圈,一股清水就从水车头中哗哗地流了出来。苏东坡见了,灵机一动,吟道:“水车车水,水牛盘过水车头。”
两个青年听了,无话可说,就将他俩摆过河去了。
苏东坡和单锡过了河,到了祝陵村,进了小酒店,一边品尝着“祝陵酒”的美味,一边回忆起刚才的事,不胜感慨:这里河水相隔,怎么可以没有一座桥?喝完酒,马上请来村里的父老乡亲,解下皇帝所赐的玉带,建议大家捐款造桥。村里人大为感动,也纷纷捐款,经多方筹措,没多久,一座花岗岩拱桥屹立在双祝河上。人们不忘苏东坡首先倡议和捐带造桥的义举,将此桥题名为“玉带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