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罗杨老师开始说起。她利用自己每周一天休息时间教贫困家庭自闭症孩子学钢琴,这一教已是五年。她说“绝不当悲情的旁观者,要当温暖的创造者”。
一个脑瘫加自闭症孩子的妈妈说“从没想过我家这样的孩子能学会弹钢琴,我认为那是不可能的事儿!”
她坚持称“你家孩子能行。”如今,这个孩子钢琴水平相当于八级,举办过个人钢琴演奏会,期望登上春晚舞台。
她想用音乐打开自闭症儿童的情感世界,让他们通过音乐与外界进行融合。在对自闭症儿童“音乐疗法”的探索之路上,她正在带动着身边的人加入。
她说“公益没有绑架,只有志愿付出。”
罗杨是沈阳市儿童活动中心一名正式钢琴老师,每周三是她的休息日,五年前开始,她开办了一个儿童电子琴班,利用每周三这一天给贫困家庭自闭症孩子上课,不收取任何费用。在罗杨老师的感召下,社会上很多的志愿者加入到爱心班。
罗杨曾经留学英国,在英国时就跟随导师参与过对自闭症儿童的音乐疗法课题研究。“音乐可以刺激人的听觉、触觉等多重感官。通过这些刺激可以改善自闭症儿童的智力、记忆力、注意力,并能加强儿童的整体协调能力以及驾驭空间的能力。”回国后,罗杨没有丢下这项研究,而是独自继续下去。
向儿童活动中心申请借用一间教室,罗杨保证“不占用工作时间,不以营利为目的”,她的爱心班得到了单位的支持。
背景:
4月2日是第十个世界自闭症日,今年的活动主题为:自闭症的干预与融合,旨在倡导社会重视自闭症的早期筛查、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同时为自闭症创建平等、宽容的社会融合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