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告诉我三个史记故事的名字吗?
你能告诉我三个史记故事的名字吗?
《史记》小故事一则
——齐威王的水煮肉片 -原创-古文翻译-
作者:卡蛮
齐威王当上齐国第一把手成为“核心”后不理朝政,
把权力下放给手下的干部们。一晃九年过去了。
这九年里其它国家老来攻打齐国, 大家挺头疼。
一天,齐威王把管东面的“即墨”那片地的地方
领导叫来了:“我让你丫管即墨那片儿地, 我左
右的人都说你干得不好呢。” 即墨领导吓得哆嗦。
齐微王接著说:“可是呢, 我派人到即墨去暗访
了, 那儿田种得很好, 老百姓也过得挺滋润,
官府也弄得挺有条理, 所以东面也无事, 好!”
齐威王于是赏他一万户供他享用, 这一万户人家
就供吃供喝给他,这领导高高兴兴回家了。
春秋战国时期, 当“核心”的都挺喜欢水煮肉片。
齐威王好久没亲自煮肉了。 他把管“阿”那片地
的领导叫来了:“我左右的人都说你把阿管理得很
好耶。”阿领导喜滋滋地说“那里那里, 是核心
领导得好。”齐威王一板脸喝道:“扯蛋! 我派
人到你那儿去暗访了, TNND, 地没种好, 老百
姓穷得光屁股。 当年赵国攻打甄, 你不救,卫
国占领薛陵, 你不管。 原来你是贿赂我的左右
天天帮你扇小扇儿替你唱赞歌来著呢。来人啊,
把这厮给我煮了。” 于是卫兵上来扒衣服刮毛架
大锅一阵忙乎。 等水放好“扑通”就扔锅里了,
锅下柴禾泼上了油一点就著, 丫的在锅里又扑腾
又叫喊,过了一会, 那丫没声了, 又过了一会
儿, 肉香阵阵飘来。。。齐威王还不尽性, 又
把左右替那丫说好话的也都给煮了。 所以川菜的
“水煮肉片”可能是中国史载最古老的菜了。这样
一来, 大家吓得够呛, 谁还敢文过饰非呢,
干活做事都竭心尽力, 齐国大治。 于是齐威王
四处出兵, 把过去丢的地又抢回来了, 各路诸
侯听著害怕, 以后二十多年没有再敢找齐国的麻
烦。
===自《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第十六》===
威王初即位以来,不治,委政卿大夫,九年之间,
诸侯并伐,国人不治。於是威王召即墨大夫而语
之曰:“自子之居即墨也,毁言日至。然吾使人视
即墨,田野辟,民人给,官无留事,东方以宁。
是子不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封之万家。召阿大夫
语曰:“自子之守阿,誉言日闻。然使使视阿,田
野不辟,民贫苦。昔日赵攻甄,子弗能救。卫取薛
陵,子弗知。是子以币厚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
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皆并烹之。遂起兵西击赵、
卫,败魏於浊泽而围惠王。惠王请献观以和解,赵
人归我长城。於是齐国震惧,人人不敢饰非,务尽
其诚。齐国大治。诸侯闻之,莫敢致兵於齐二十馀
年。
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围魏救赵.
1、负荆请罪
2、鸿门宴
3、苏武牧羊
1、负荆请罪:出自<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候,有七个大国,它们是秦、齐、楚、燕、韩、赵、魏,历史上称为“战国七雄”。这七国当中,又数秦国最强大。秦国常常欺侮赵国。有一次,赵王派一个大臣的手下人蔺相如到秦国去交涉。蔺相如见了秦王,凭着机智和勇敢,给赵国争得了不少面子。秦王见赵国有这样的人才,就不敢再小看赵国了。赵王看蔺相如这么能干。就封他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
赵王这么看重蔺相如,可气坏了赵国的大将军廉颇。他想:我为赵国拚命打仗,功劳难道不如蔺相如吗?蔺相如光凭一张嘴,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地位倒比我还高!他越想越不服气,怒气冲冲地说:“我要是碰着蔺相如,要当面给他点儿难堪,看他能把我怎么样!”
廉颇的这些话传到了蔺相如耳朵里。蔺相如立刻吩咐他手下的人,叫他们以后碰着廉颇手下的人,千万要让着点儿,不要和他们争吵。他自己坐车出门,只要听说廉颇打前面来了,就叫马车夫把车子赶到小巷子里,等廉颇过去了再走。
廉颇手下的人,看见上卿这么让着自己的主人,更加得意忘形了,见了蔺相如手下的人,就嘲笑他们。蔺相如手下的人受不了这个气,就跟蔺相如说:“您的地位比廉将军高,他骂您,您反而躲着他,让着他,他越发不把您放在眼里啦!这么下去,我们可受不了。”
蔺相如心平气和地问他们:“廉将军跟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呢?”大伙儿说:“那当然是秦王厉害。”蔺相如说:“对呀!我见了秦王都不怕,难道还怕廉将军吗?要知道,秦国现在不敢来打赵国,就是因为国内文官武将一条心。我们两人好比是两只老虎,两只老虎要是打起架来,不免有一只要受伤,甚至死掉,这就给秦国造成了进攻赵国的好机会。你们想想,国家的事儿要紧,还是私人的面子要紧?”
蔺相如手下的人听了这一番话,非常感动,以后看见廉颇手下的人,都小心谨慎,总是让着他们。
蔺相如的这番话,后来传到了廉颇的耳朵里。廉颇惭愧极了。他脱掉一只袖子,露着肩膀,背了一根荆条,直奔蔺相如家。蔺相如连忙出来迎接廉颇。廉颇对着蔺相如跪了下来,双手捧着荆条,请蔺相如鞭打自己。蔺相如把荆条扔在地上,急忙用双手扶起廉颇,给他穿好衣服,拉着他的手请他坐下。
蔺相如和廉颇从此成了很要好的朋友。这两个人一文一武,同心协力为国家办事,秦国因此更不敢欺侮赵国了。“负荆请罪”也就成了一句成语,表示向别人道歉、承认错误的意思。
2、鸿门宴出自《项羽本纪》
:“鸿门宴”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206年。陈胜起义后,各地云起响应,其中有楚国贵族出自身的项梁、项羽叔侄,有农民出身的刘邦。陈胜失败后,项梁扶楚怀王的孙子名叫心的作了楚王,刘邦也投靠了项梁。公元前207年,项梁战死,怀王派项羽等去救援被秦军围困的赵国,同时派刘邦领兵攻打函谷关。临行时,怀王与诸将约定,谁先入关,便封为关中王。项羽在钜鹿(今在河北)大败秦军,消灭了秦军的主力。同时,刘邦从黄河以南打进武关,攻下咸阳,秦王子婴投降。刘邦与当地父老约法三章,废除秦苛法,准备在关中称王。后来在谋士劝说下,退出咸阳,还军霸上,派兵把守函谷关,以防诸侯军入境。项羽大破秦军后,听说刘邦已出咸阳,非常恼火,就攻破函谷关,直抵新丰鸿门。这时刘邦的左司马曹无伤暗中派人告诉项羽说刘邦想在关中称王。项羽听了,更加恼怒,决定第二天发兵攻打刘邦。刘邦面临危急的情况,在纷纭频仍的战斗中,产生了这一次酒宴上的斗争。
3、苏武牧羊 出自《史记·苏武传》。写汉武帝时,苏武奉旨与常惠等出使匈奴,至匈奴,匈奴主单于欲逼苏武投降匈奴,苏武断然拒绝。单于便将他拘押在大窑中,不给饮食。苏武渴饮雪,饿吃毡,得以不死。后匈奴又将他遣送荒无人烟的北海牧羊,声称要等到公羊产下羊羔的那天才能放他回汉朝。苏武来到北海,匈奴不给粮食,苏武便捉野鼠、挖野菜充饥,手持汉使臣之节杖牧羊,达十九年之久。汉昭帝即位后,汉匈和好,汉朝要匈奴放还苏武,匈奴不肯,假称苏武已死。后汉朝派使臣到匈奴,同苏武一起被匈奴拘留的常惠乘间潜入汉使帐中,告知汉使,苏武尚在人世。并教汉使见到单于时,就说汉天子在上林苑射猎得一雁,雁足上系有帛书,言苏武正在北海牧羊。次日,汉使见单于时,便按常惠所言对单于说。单于大惊,只得让苏武、常惠等人返回汉朝。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