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解放的故事
求解放的故事解放前夕的艰难历程或解放时青岛的欣喜
解放时的啊。在红军部队的医院里,有个小红军叫小兰。小兰才 13 岁。爸爸、妈妈都被逼死了,她也被地主拉去干活,后来,红军来了,小兰跑到部队,红军长征的时候,小兰跟着部队走进了草地。 红军叔叔过的草地可不是那样的,那里荒凉极啦。 前边出现了一个小村子。红军叔叔一看,可高兴啦。小兰也乐得又蹦又跳。有了村子就能找到粮食了。 部队进了村,就拿着米袋找粮食去了。 小兰在村里走着走着,看见一个打麦场。她把麦秸捡起来,还得找!小兰刚走不远,正好碰见一个红军,小兰一看,是在我们医院的大个子小兰问: “你在哪儿搞来这么多的粮食呀?” 大个子红军放下口袋说:“我这粮食是在地主院子里挖出来的。你找到多少粮食了?” 小兰把口袋一伸说:“喏,都在这儿呢!” 大个子红军接过米袋掂了掂,笑着说:“小兰,听说还要走 20 多天的草地,这点麦子还不够塞牙缝的呢!” “明天再找嘛!” “来,把我的给你一点吧!” 说着,他捧着麦子就要往小兰的米袋里放。小兰米袋藏在背后,摇摇手说: “你们人多,自己还不够吃呢。” 大个子红军胳膊长,一把夺过米袋,一边往里倒,一边亲切地说: 我们每人少吃,就省出来了。” 小兰又在别处找到了一些麦子,炒熟了,碾成了麦粉,放在了米袋里。这些麦粉我一顿吃一把,再拣点野草野菜,能吃它 20 来天,小兰扶着伤员,小兰把肩膀上的米袋背好,紧紧扶着伤员说:“同志,该过桥了,慢慢走!” 那个伤员咳嗽起来,小兰扶住了他。可小兰肩膀上那袋麦粉却掉到了河里。 小兰愣住啦,她小声地叫了一声: “这可怎么办呀?” 伤员看她问: “小兰,什么东西掉到河里了?” 小兰摇摇头:“什么东西都没掉!” 这时候,看护长从后面走过来了。小兰告诉她伤员咳嗽得很厉害。看护: “到前面找医生看一看。” 她见小兰好象有点什么事儿的样子,又问: “小兰是身体不舒服吗?”“没“小兰把刚到嘴边的话又收了回去。她想:不能把丢米袋的事儿说出来。要是同志们知道了,准会把自己的粮食捧出来给我吃。大家的粮食都很少,我怎么能吃他们的呢?不,我要坚持! 小兰赶紧拔了许多野草,把挎包塞得鼓鼓囊囊的好象真的粮食一样。 小兰怕大家看见她尽吃野草,就跑去给伤员换药等大家吃完了东西休息了,她才煮野草吃。 这样过了几天,小兰的身体就不行了。常常拉肚子,头发晕,有一天,她走着走着,一下栽倒在地上,什么也不知道了。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看护长正背着她呢。 看护长是 40 多岁的人了,这些天来和大家一样,吃野草和麦粉糊糊,身体很虚弱。小兰醒来说:“能走,快让我下来!” 央求了半天,看护长才把她放下来。小兰坚持着走到了傍晚。等大家休息以后,她又躲到一边煮野草吃去了。 这时候,看护长走了过来:“小兰,你身体好一点了吗?哎,怎么一个人躲在这煮东西吃?” 小兰用手遮住瓷缸:“我煮好东西吃,不让你看!” “好!我不看。” 看护长嘴上这么说,一下把瓷缸抢了过来,一看:“哎呀,小兰,你怎么光吃野草,一点麦粉也不掺呀?” “留着慢慢吃呀!” “你的米袋呢?” 小兰拍拍挎包说:“这不是吗?” 看护长奇怪地问:“你为什么放在挎包里呀?” “米袋破了个洞,怕麦粉漏出去! ” “拿来!我给你缝缝。” 看护长一把夺过小兰的挎包,打开一看,里面全是野草。她愣住了。 “小兰,你的麦粉呢?” 小兰看到看护长这么关心她,可嗓子眼像什么堵住了似的,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唰唰”地流了下来。过了一会儿,她才把丢粮食的事儿告诉了看护长。 看护长听了说:“哎呀,小兰,你为什么不早点告诉我呢?我们一起参加革命,就像兄弟姐妹一样。你没了粮食,大家应该帮助你呀!” 说着,看护长从自己的米袋里,抓出一把麦粉,放进小兰的缸子里。 “你先吃吧,我马上去报告首长。” 不一会儿,小兰丢粮食的事儿,像一阵风似地传开了。同志们立刻提着米袋走了过来,你一把他一把地直往小兰的挎包里装。小兰忙摇手说: “ 不,不,谢谢大家……“ 这时候,那个伤员拄着拐杖走过来,拿着一点粮食,激动地说: “小兰,你为了救我,把粮食丢了。我这一份你一定要收下。” 同志们都说:“小兰,你收下吧。不管碰到多大的困难,我们也得把你这个小红军带出草地。” 小兰呢,感动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只好收下了大家的粮食。 这天夜里,小兰怎么也睡不着。想起小时候,在地主家里受剥削挨打受骂。要不是找到了共产党,自己早就死了。参加红军以后,得到了首长和同志们多少帮助和教育,懂得了多少革命道理呀
我今年69了,看到这些文章,心里十分感动!!!!!!
关于解放,对于解放后出生的我原无深切体验。所有故事都是从母亲那里听来的。但每每想起,却觉得温馨无比。那些人那些事仿佛亲历一样,"解放"是母亲幸福的记忆,亦成了我童年的怀想。儿时,坐在夏夜的星空下,在母亲娓娓地讲述中,我用童心将"解放"幻化成一幕幕真实的场景,不由浮想联翩,对那并不遥远的年代充满了憧憬,对那解放的欢乐、新生的幸福和军民的鱼水情意更是心驰神往。
听母亲说,青岛解放的前夕,她们这些居家的女人一开始只是感到无比的恐惧。听着市区间或响起的枪炮声,除了为全家人的生命担忧,还对未来的日子感到茫然。当时,常年蜗居的女人们对解放军和解放都是懵懵懂懂。尽管也听到一些有关解放区的"花絮",但各种谣传却让她们真假难辨,还以为解放军跟青岛这块"殖民"土地上的所有军队一样欺压老百姓。而所谓"解放",对老百姓来说也许是另一副套在脖子上的枷锁,面临的是更深重的苦难。
就这样,1949年的6月里,"解放"这个字眼像春雨一般慢慢地滋润着我的母亲的心田。这个成年累月被封闭在锅碗瓢盆间的小脚女人豁然明白,千百年来套在身上的种种枷锁在解放的隆隆炮声中已被彻底砸碎,自己的生活从此翻开了崭新的一页。在庆祝青岛解放的日子里,我的母亲高举着自己亲手糊的写着"解放"的彩色小旗子,在喧天的锣鼓声中,走上了街头。
"解放"带给母亲的欢欣是无与伦比的,那些有关"解放"的故事说也说不完。但在我的童年时代,母亲讲得最多的还是那个小赵哥哥。我知道这是母亲平凡记忆中的惟一亮点。而小赵哥哥则是"解放"的形象代表--这个把自由、平等、友爱带给母亲,让她可以挺胸抬头做人的小战士,就是母亲的"解放"。
至今我还记得母亲说起小赵哥哥时的思念之情。她说他黑黑的,瘦瘦的,有一双明亮的大眼睛,笑起来像个羞涩的女孩,讲话很腼腆。母亲一生都在后悔,小赵哥哥所在部队开拔之前,没问他的姓名和家乡。但母亲一生都在讲述她的"解放"故事。
我自己虽然没有"解放"的亲历身受,没有见过可爱可敬的小赵哥哥。但随着母亲年复一年的讲述,小赵哥哥却时常走进我的梦中,只不过,我的小赵哥哥与母亲的有所不同,他年轻、英俊,骑着一匹高头大马,高高地扬起右手,作着有力的手势,用洪亮的嗓音告诉我:"解放"就是公平、公正和做人的尊严。
高头大马在我的梦中驰骋,我在梦乡中咀嚼着"解放"这一伟大的字眼,希冀这美梦永远不醒。
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