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田不纳履让盯,李下不整冠的典故如下:
在唐文宗时期,柳公权是著名的大书法家,柳公权为人忠良耿直,善于给唐文宗谏言献策,深受唐文宗的器重和赏识,仕途一帆风顺。柳公权说:“议论的人都以为郭宁是因为进献两个女儿入宫,才得到这个官职的。”
唐文宗说:“郭宁的两个女儿是进宫陪太后的,并不是献给朕的”。柳公权回答:“这有瓜田李下的嫌疑,老百姓只知道郭宁送女儿进宫后就被封了官,他们又不知道其中的原委,哪能都分辨得清呢?”
所以君子做人要坦坦荡荡,任何让人容易产生怀疑的事情不能做,让人容易产生误会的地方不要去。古乐府《君子行》中写道:“君子防未然,不处嫌疑间,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
意思是说:君子要防患于未然,不去让人产生嫌疑的地方,经过瓜田,不要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要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
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哲学道理:
古人强调正人君子要顾及言谈举止,风度礼仪,除此之外,还要主动避嫌,远离一些有争议的人和事,不做让人误会的事情,也很重要。通过瓜田李下这两个形象的例子,警示昌世人们为人处世,要防范于未然,不立危墙之下。
尤其是不可以将自己处在可能导致他人无端怀疑的场合,简而言之便是要懂得避嫌。有时候,耐滑肢三人成虎、以讹传讹,如果不懂得避嫌,很可能将自己至于百口莫辩,哑巴吃黄连的境地。简而言之,避嫌某种程度上讲,便是“避险”。
即使时至今日,人与人之间的信任,还是一个老生常谈,经久不衰的话题,人与人之间能够产生信任危机,不外乎两种情况,一种是彼此之间过于陌生,一种则是彼此之间过于熟悉。很多时候,人心是经不起考验的,要从源头上解决问题,那就是学会避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