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月之、孙甘露、田崇雪、毛尖、徐沪生、李仲谋等六位文学、文化、历史和文博等领域嘉宾,以“语言·情感·时代·文明·视野”为主题,分别进行深度对谈和主题演讲,通过跨学科碰撞交流,探讨阅读与未来的无限可能。8月13日,第二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在上海展览中心友谊会堂举办。
本届“书香上海·东方阅读盛典”与上海书展暨“书香中国”上海周深度融合,在传承“书香中国”文化内涵的同时,进一步扩大全民阅读的覆盖面和影响力。东方出版中心党委书记、执行董事陈义望介绍,近年来,东方出版中心奋力打造中国出版京外出版重镇,成立“东方读书会”跨学科公益阅读平台,建设“中版书房”东方阅读文化会客厅,培育“东方阅读盛典”品牌公益阅读活动,今年携手上海书展办公室和中共长宁区委宣传部,共同开启第二届“东方阅读盛典”,并首次开设分会场,以“AI引领文明生活”为主题,邀请葛剑雄、梁永安、王艺璇探讨人工智能如何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情感关系与文明形态。
在深度对谈和主题演讲环节,孙甘露和毛尖围绕“反思我们所拥有的一切,想象我们未曾拥有的:写作和上海”展开深度交流。两位嘉宾以上海和写作为关键词,结合自身经验和创作历程,讨论了上海的个性、人生的经验、生活的趣事和写作的感悟。他们不约而同地认为,魔都上海、包罗万象、变化万千,既是作者的“偶像”,也是作者的“世界”;写作之路,铺满了欢乐,也洒满了烦恼。
田崇雪和徐沪生针对“面对当下信息泛滥的环境,我们需要如何阅读”的话题,分别从传统文化研究者和新媒体实践者的视角,阐述各自对碎片化阅读、新媒体平台、知识付费、表达狂欢等议题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当下环境对阅读造成新的挑战,但是新环境也给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带来新的机遇。无论媒介如何变化,技术如何变革,阅读的选择最终取决于读者自身的主体性。
熊月之以《在文物、艺术与历史的交融中citywalk——谈上海六千年》为题,分享从事上海历史研究和知识分享的心得。漫步上海六千年文明之路,既是对这座城市精神品格的深度解码,也是对学科壁垒的一次跨越性突破。
李仲谋在题为《手机时代的博物馆参观》的演讲中指出,随着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的生活方式已然发生深刻变革。与此同时,博物馆热正在悄然兴起。手机时代既是博物馆人面临的重大挑战,也是博物馆人创新的重要机遇。他建议,在博物馆参观过程中少用手机,多用眼睛和心灵去观察、感受和思考。
活动过程中举办了“2025上海书展东方悦读· Metro大都会城市文化地标征集活动”启动仪式,该活动依托上海地铁日均千万客流、覆盖全市500余站点的网络优势,面向全社会征集地铁站点周边蕴含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特色的城市地标。东方出版中心还向长宁区图书馆、新华街道图书馆、仙霞新村街道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新泾镇图书馆、天山中医医院名中医书房、浦发银行浦隅书屋阅空间、上海荟聚阅空间等7家单位捐赠了价值20万元的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