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者按:8月下旬,2025年上海网络文学高研班在青浦朱家角举办,50名优秀网络作家和文学爱好者集聚一堂共同学习研讨交流,各有收获和感悟。文学行走课堂公众号将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内,将原汁原味刊发高研班学员们的心得体会,以求能与读者产生文学的一缕共鸣。
网络文学不应止步于娱乐,更应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使命
作为网络文学多年的创作者,参加此次系统化培训后,我深有启发。课程中诸多真实案例分享与政策解读,让我深刻认识到:网络文学不应止步于娱乐消遣,更应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使命。此次培训真正实现了从"如何写"到"如何更好发展"的全链条覆盖。通过价值观重塑、素材重构、文化注入、方法升级与职业规划五大维度,系统解决了网文创作中的思想深度、现实联结、文化赋能等痛点,为创作者提供了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这种将艺术创作与职业发展相结合的培训模式,对网络小说从业者十分有帮助。
尤其是研学最后一天上午,著名编剧王丽萍老师以《从小文章写起,创作分享与实践》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对我感触极大。王丽萍老师结合自身创作经验,从案例剖析、实战互动到方法论总结,为学员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创作指导课。
聚焦创作痛点:从失败案例中提炼方法。王丽萍以个人创作经历为切入点,直击网络文学创作中的核心问题:人物逻辑与细节落地:她强调,人设需符合现实逻辑,避免“空中楼阁”。以作家王安忆的细节描写为例,王丽萍指出,在人物极端情绪(如崩溃)下,可通过“擦桌子、擦地板”等真实动作实现情感落地,让角色“扎根现实”,引发读者共鸣。
素材采集与视角选择:分享前期调研经验时,她提到深度采访、数据研判的重要性,并提醒创作者警惕“无效采访”(如群体座谈)。她建议,以包容视角替代单一压抑视角,例如将“复仇打脸”等强冲突情节融入年代剧背景,增强故事层次与时代感。
实战互动:以朱家角放生桥为支点展开创作。王丽萍老师引导学员以朱家角标志性景观“放生桥”为场景,从人设构建、受众画像、情节设计等维度进行现场创作。她强调“小人物反映大时代”的创作理念,建议通过扎实的人物情感、关系及背景描写,以微观视角折射时代变迁,实现故事的社会价值与文学深度。
突破瓶颈:以独特经历赋能创作。针对创作瓶颈期,王丽萍提出“换角度、挖独特”的解决思路,鼓励作家依托个人经历打造不可复制的叙事视角。她同时强调,编剧需具备“有始有终”的职业素养,在故事架构中保持逻辑连贯与情感深度。
保持激情:以温度传递创作生命力。最后,王丽萍总结创作核心在于“激情与情感”。她认为,唯有保持对生活的敏锐观察与深刻共情,才能赋予作品持久的感染力,实现从“小文章”到“大格局”的升华。本次讲座通过案例剖析、实战演练与经验分享,为我提供了可落地的创作方法论。我从中学到的不仅仅是写作的技巧、叙事的策略,更是一种对文学的敬畏、对生活的深入洞察。
最后,十分感谢上海作协为我们创作者搭建很好的学习平台。如果没有上海作协的用心搭建,我就没有这样难得的学习机遇和成长。同时,我也要真心感谢上海作协的胡老师和肖老师,他们的用心以及敬业,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我想,网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每个创作者都成为时代故事的真诚书写者。希望,我能带着此次学习到的养分,继续在文字的世界里耕耘,努力将课堂上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自身的技能和创作的动力,努力创作出既有文化厚度又具创新活力的作品。
原标题:《网络文学不应止步于娱乐,更应承担起文化传承与价值引领的使命》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Android版
iPhone版
iPad版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